無障礙是一個含意非常豐富的詞語,包含了老人、兒童、行動不便者、攜帶重物者和殘疾人。一個坡道、一個微笑、一個扶把、一個聲音……讓這個社會的全體人員共同享受著文明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無障礙。
第一節 無障礙環境
一、人文環境的無障礙
(一)無障礙理念——有愛無礙
在各種無障礙中,人的觀念無障礙是最重要的。什么是無障礙理念?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對他人充滿著理解、關愛的思想。“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愛,就會伸出一千只手幫助別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愛,就會有一千只手幫助你。”
讓我們用自己的愛成為的化身,影響周圍的人,促進影響全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二)法律制度與無障礙
1、1948年 《世界人權宣言》
2、1971年《智力落后者權利宣言》
3、1975年的《殘疾人權利宣言》
4、1981年的國際殘疾人年
5、1982年《關于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
6、1982年我國將“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寫入《憲法》。
7、、1983年—1992年的聯合國殘疾人十年
8、1983年的國際勞工組織《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
9、1993年的《聯合國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
10、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薩拉曼卡宣言》
11、1990年我國頒布《殘疾人保障法》
12、2006年的《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
13、2009年8月《海口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辦法》
(三)教育與無障礙
教育對于殘疾人終身的發展起著重要,孔子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聞名天下的教育觀點,令人欽佩地滲透著體現著無障礙教育的思想。無障礙教育有兩個明顯的發展趨勢。
一是提倡“全納教育”,殘疾學生盡可能到普通學校學習,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再存有鴻溝。二是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在差異的基礎上發揮教育促進人的發展的巨大作用,更加注意個別化的教育教學。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及教育方面的法律規定,殘疾人可以選擇普通教育學校,也可以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近入學。發達國家特殊教育更是提供多種教育形式供殘疾學生選擇,以便獲得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
人文環境無障礙,還包括文化體育活動、管理模式等等方面的無障礙。
二、物質環境的無障礙
(一)無障礙設計理念與城市形態
20世紀初,由于國際社會人道主義的呼喚,城市建設產生了一種新的規劃和設計方法——無障礙設計。它運用現代技術建設和改造環境,為廣大殘疾人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空間,創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物質環境無障礙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公共建筑和居住區的規劃、設計及建設,應考慮殘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應滿足坐輪椅者、拄拐杖者和視力殘疾者安全的通行,建筑物應考慮出入口、地面、樓梯、電梯、扶手、廁所、房間、柜臺等設施,殘疾人可方便到達并便于使用。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主要是要求:公共傳媒應使聽力言語和視力殘疾者能夠無障礙地獲得信息,進行交流,如影視作品、電視節目的字幕和解說,電視手語,盲人有聲讀物等。
無障礙環境是為了服務包括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及嬰幼兒、傷病人等全體社會成員,而不是單單為了殘疾人。只有在城市中建設有系統配套的無障礙設施,才能形成相互協調的社會基礎與和諧的社會關系。
(二)城市功能的障礙與背景
城市經歷了漫長時期的建設,由于地方有關部門忽視了在人類中生存有“行動能力的不健全或喪失”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使得城市環境的障礙讓許多人喪失了參與的可能,失去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各種環境障礙束縛了一些人,包括殘疾人融入社會,限制了他們的潛能發揮,不僅損害了這些人的自尊,也妨礙了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權利的實現,甚至使一些殘疾人、老年人多年困居家中,近乎與世隔絕,這種現實是不公平的。
(三)城市無障礙建設的興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平等、參與、共享”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要求。創造一個平等、全面、安全的無障礙環境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對此,在上個世紀,國際社會就城市建設提出了人文復興和人文關懷的理念,構筑了城市無障礙環境的發展方向和具體措施,其基本理想是使社會各種人士包括行動不便者均可共同享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成果,展示人類社會的和諧與文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已取得豐碩成果,在許多方面已達到國際水平,并繼續向縱深發展。
三、無障礙的信息和溝通環境
視覺、聽覺有障礙的人需要盲文、手語等特殊的交際手段,是他們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實現障礙者與非障礙者之間的無障礙溝通需要雙方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社會的關注。盲文、手語、手機短信、網絡也是與障礙者溝通的工具,實現遠距離的無障礙信息溝通。
在新聞媒體的節目中配有字幕、手語翻譯,或者專門設立手語頻道、手語專欄。培訓懂手語的工作人員,在建筑物的有關標識上標有盲文,在交通路口設置聲音提示。
這些無障礙溝通手段和工具既可以看成是環境無障礙的硬件要素,也可以看成是無障礙溝通手段的軟件要素。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