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12月20日消息? 昨晚,為期7天的亞殘運會閉幕,圣火火種被合力從主火炬塔上傳遞下來。而殘疾人運動員的就業問題,更需要全社會這樣的合力。
據《南方都市報》廣州亞殘運會昨晚閉幕,漫天絢爛的煙花過后,那些在賽場上歷經拼搏、收獲掌聲和榮譽的殘疾人運動員,又要回歸現實的生活。
來自北京的盲人姑娘謝青奪得了三金一銀,實現了自己的奪金夢想。對于未來的打算,這位正在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求學、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說,盡管多年學習按摩推拿,但自己更想學習外語,做一個口語翻譯。她說:“實現這個愿望并不容易。”
更好的就業環境和更多的就業選擇,對不少參加亞殘運會的運動員來說,比獎牌更為重要。
第一次接觸體育比賽便拿到金牌,TA混合雙人雙槳選手童嬋杜面對鏡頭,喜悅之情難以掩飾。這個21歲的女孩今年1月份才開始練習劃艇,目前她仍是廣東省培英學校的一名普通學生。同樣拿到TA混合雙人雙槳亞殘運會金牌的單子龍是一名理發師,而獲得AS女子單人雙槳冠軍的張金紅曾在一家工廠工作。
中國賽艇隊是總數達到431人的中國體育代表團殘疾人運動員就業狀況的一個縮影。來自這個大團隊的調查顯示,從北京殘奧會到廣州亞殘運會,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的就業狀況初步進入“花樣階段”。
殘疾人運動員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是推動就業狀況逐步改善的基礎。以一般人認為較難就業的舉重隊為例,中國代表團隨隊官員莫扎拜說,過去的老一代運動員多數從小練習體育,因而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可以說是“只懂體育”。現在,年青一代運動員基本上都是“一專多能”,除了練舉重,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和求知方向,如劉磊喜歡玩電腦,硬件、軟件都玩得轉;楊全喜喜歡研究電器,開個維修店毫無問題;不少運動員在訓練的同時,也通過函授、自學考試、遠程教育等方式,攻讀各自喜歡的專業,有的還拿到了本科文憑,就業對他們而言不成為人生的根本障礙。
在賽艇隊,張金紅正在夜校努力學習行政管理,“為了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獲得更好的發展”;在舉重隊,同樣獲得亞殘運冠軍的福鐵殘則從江西師范大學拿到英語大專文憑后,又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夢想著“有一天走上三尺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