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5月24日消息(記者 謝舒)自《尋寶》欄目登陸海口以來,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記者23日在海口市藝苑大廈報名點看到,各種寶物層出不窮。且報名者不僅有來自海口本地的,還有遠程從馬來西亞趕來的。
?
《憶秦娥·海南建省》書法 追憶海南建省情懷
?
胡墨先生帶來的是陸石先生的書法作品《憶秦娥·海南建省》。作者陸石時任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兼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
?
胡先生說自己平時也是書法愛好者,這幅書法作品是自己用一些家具作為交換從一個朋友那得來的。此次參加《尋寶》欄目,主要是想讓專家評定下這幅作品的市場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海南建設得比較好的今天,來追憶一下海南建省時的情鏡,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據海南省文物研究會理事許超介紹,此書法寫得厚重挺拔、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是難得的魏碑書法作品。也是海南建省的有力證據,表達了海南建省時作者的喜悅心境和作者熱愛祖國寶島的心情。經過海南省文物研究會的初步鑒定,認定這幅書法作品為真跡。
?
?
?
三件玉琮彰顯祖國遠古文明
?
宋文輝先生帶來的則是三件玉琮。據宋先生了解,這三件玉琮分別來自良渚、齊家、西周時期。
?
據宋先生介紹,良渚玉琮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禮儀用玉。年代距今5300~4200年。嫩白略帶淺灰色,矮方柱體,外方內圓。以轉角為中軸雕琢紋飾為獸面,環形重圈眼,外眶有橢圓形凸塊的眼瞼,橋型凸塊相連,寬鼻啄成小橫凸檔。上方有兩組微凸的扁方體,其上刻有八九道平行細線。制作規整,琢磨精良,是良渚文化玉琮中的精品。
?
齊家玉琮是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禮儀用玉。距今有四千年左右,晚于良渚文化。這件齊家文化玉琮造型規整端莊典雅,雖光素無紋,但包漿厚實,沁色深沉,玉質熟美,保存完好。西周玉琮:西周玉琮距今3000年左右。這件玉琮體型較大,形制規范,外方內圓,制作較為精良,光素無紋,通體拋光。
?
西周玉琮距今3000年左右。這件玉琮體型較大,形制規范,外方內圓,制作較為精良,光素無紋,通體拋光。
?
宋先生說,自己在大學時就開始熱衷收藏,年輕時從一位做文物研究的前輩手里得到這三件寶物。他說他非常喜歡觀看《尋寶》節目,發現關于玉器的介紹特別少,于是就想拿出這三件玉琮來與大家分享。自己對藏品情有獨鐘,即使日后經過專家驗證這三件寶物價值連城,自己也不會出售,會當成自己最珍愛的寶貝一直收藏下去。
?
經過省文物研究會會長張士興從專業角度初步認定,這三件玉琮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
?
參賽者專程從馬來西亞趕來
?
除了本地的人們來報名參加鑒寶外,遠道而來的馬來西亞藏家劉峰綜尤為引人注目。
?
劉先生說,自己的外公是海南人。自己在馬來西亞通過衛星電視看到媒體的報道后,是專程從馬來西亞趕來海口參加這期節目的。“我一看到報道就馬上打電話詢問了,怕趕不上了呢。”趕到報名點的劉先生樂呵呵的說。
?
劉先生此次共帶來十余件作品。但是根據規定,每位參賽者最多只允許攜帶2件寶物參賽,于是劉先生只能艱難的從十余件寶物中挑出了他認為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長頸瓶和明仿哥窯作為參賽寶物。
?
?
相關鏈接
“央視海口尋寶”價值連城黃庭堅書法真跡現身
央視《尋寶》將登陸海口 市民曬寶熱情高
央視《尋寶》欄目走進海南 700市民海口“曬寶”
央視尋寶:萬寧女子地里挖出一塊神奇龍狀玉墜
罕見巨幅唐卡現海口 央視《尋寶》報名火熱
央視《尋寶》欄目首進海南 尋找海口“民間寶物”
?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謝舒] [編輯:陳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