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19日消息?大運會志愿者昵稱是“U哥U姐”、志愿者標識物是“U彩”、志愿者服務的載體是“U站”……深圳將傳統的義工文化與大運會相結合,開創引領青年時尚的“U文化”。這是記者從昨天下午舉行的大運會新聞辦“印象深圳”系列第四場發布會——“愛心深圳,志愿之城”上獲悉的。
全市兩成市民參與志愿服務
目前深圳全市志愿者人數已達127萬多人,其中2萬多名賽會志愿者,25萬名城市志愿者,100萬名社會志愿者。其中,賽會志愿者數量較奧運會和亞運會少。
與奧運會、世博會和亞運會相比,大運志愿者有什么樣的特點?據市大運會志愿者指揮部介紹,首先,深圳高校較少,逾127萬名志愿者當中,只有小部分是在校大學生,大部分是社會民眾的共同參與。其次,邀請了深圳以外的多個城市、多所高校的志愿者共同參與,他們中有800多名來自香港的志愿者,也有300多名來自全國140多所高校的志愿者。再次,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志愿者當中年輕人是主體。
有一組這樣的數字,可以反映深圳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廣泛性——17萬人次“藍馬甲”公務員志愿者走上街頭服務市民;25萬注冊義工整體轉化為城市志愿者;66.2萬社區平安志愿者助力“平安大運”;全市少先隊員“小手拉大手”,帶動90萬名家長共同參與志愿服務;地鐵志愿者在118個地鐵站開展文明引導。全市近20%的市民以志愿服務形式,廣泛參與大運。大運會成為志愿者和廣大市民參與社會服務和社會建設的大舞臺。
大運后部分U站將保留
作為志愿者服務的載體,目前全市共有818個U站。大運之后,這些U站怎么辦?據介紹,大運之后,有關部門將對所有U站根據運行機構、人員組織、服務效果、市民滿意度等方面給予考核,部分U站將保留下來,并堅持走公益化的道路。這些U站將成為市民服務和城市管理的一個重要平臺。目前,全市已有6家社會組織通過政府公開招標采購,承接6個U站的管理服務,為探索社會組織長期參與社會管理、做好公益服務積累經驗。
U站,只是深圳借大運打造“U文化”的一部分。記者了解到,深圳是中國內地第一個誕生義工團體的城市,目前全市有25萬義工,25個法人志愿服務組織,1560支義工隊伍。大運來了,傳統的義工文化與大運會相結合,創造出引領青年時尚的“U文化”。
大運會志愿者指揮部與深圳特區報聯合征集志愿者昵稱,U哥U姐、“小青蔥”、“向日葵”從500多個昵稱中脫穎而出,分別成為志愿者的統一昵稱,賽會志愿者昵稱和城市志愿者昵稱;由方巾、三角巾組成的U彩是大運志愿者標識物,有作為護腕、圍巾、頭帶等70多種系法。此外,還有笑臉UU秀、大運加U操等,都是大運會志愿者的“U文化”載體。
志愿者激勵以精神為主
127萬參加大運會的志愿者有什么激勵機制?據介紹,我市對大運志愿者的激勵以精神為主。目前,大運場館將會按10%左右的比例評選志愿者每日之星;大運之后,每位賽會志愿者都會收到由國際大體聯主席基里安和市委書記王榮共同簽名頒發的服務證明。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通過的《深圳市義工服務條例》就規定,鼓勵有關單位在招工、招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錄取有義工服務經歷者。同時,我市還建立了“義工星級制”、“義工服務市長獎”等義工激勵體制,對志愿者進行嘉獎。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作者:李舒瑜] [編輯: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