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風急雨驟,“納沙”洶洶登陸,夜間穿瓊北入北部灣而去。不過29日下午省氣象部門發布的消息令人神經無法松弛:28日下午,又一股名為“尼格”的強熱帶風暴生成,正尾隨“納沙”行進路徑而來,預計10月2日進入南海,瓊州將再迎暴雨。
省氣象臺副臺長張春花在今天下午發布信息稱,今年第17號強臺風“納沙”,已經于29日14時30分前后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鎮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14級(42米/秒)。登陸后的“納沙”以20公里左右的時速繼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18時左右進入海口境內,中心位于北緯19.9度東經110.4度。之后“納沙”一路奔襲,跨入北部灣北部海面,21時15分前后在廣東省徐聞角尾鄉再次登陸,中心風力降為12級。預計,受“納沙”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我省的強風雨過程將持續到30日白天。
海洋方面,29日,北部灣海面,瓊州海峽,本島西部和東部海面風力12~14級,其中“納沙”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旋轉風13~14級,陣風15級;本島南部海面風力10~12級;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附近海面風力9~11級。30日,北部灣北部海面風力11~13級,其中“納沙”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旋轉風12~13級,陣風14級;北部灣南部海面和本島西部海面風力8~10級;瓊州海峽,本島東部和南部海面風力6~8級;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附近海面風力6~7級。
陸地方面,29日,全島普遍有暴雨到大暴雨,北部和西部的海口、澄邁、臨高、儋州、白沙和昌江等市縣有特大暴雨,同時,全島陸地風力可達11~13級;30日,西部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余地區有中到大雨。
張春花介紹,今年第19號熱帶風暴“尼格”于9月28日02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9日08時加強成為強熱帶風暴,中心位于北緯18.1度、東經134.2度,也就是在我國臺灣省鵝鑾鼻東偏南方向大約14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1級(30米/秒)。預計,“尼格”將以10~15公里的時速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將于10月2日進入南海,3日向本島東部近海靠近,強度繼續加強,并將于3~4日對我省造成嚴重影響。
對于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張春花稱總體上黃金周前期和后期我省天氣較好,適宜旅游及各種戶外活動;中期有強風雨過程,對旅游及戶外活動有不利影響。黃金周期間,全島最低氣溫21~25℃,最高氣溫27~31℃。
具體預測:10月1日~2日,受弱冷空氣影響,全島多云,北部、中部和東部的局部地區有小陣雨;3日~4日,受“尼格”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本島東部、中部和南部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北部和西部地區有大到暴雨,沿海陸地風力可達8級以上;5日~7日,受弱冷空氣影響,全島多云,北部、中部和東部的局部地區有短時小陣雨。(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柏彬 通訊員:郭冬艷)
建省以來哪些臺風嚴重影響海南
記者從省氣候中心采訪了解到,類似“納沙”級別的強臺風,建省以來有資料可比對的只有四個,其中六年前的超強臺風“達維”中心風力達到17級。
從1988年建省以來登陸海南影響比較大的臺風有十三個(包括“納沙”),其中超強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大于51.0米/秒,也即臺風16級或以上)一個,即2005年在萬寧登陸的“達維”;強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四個,分別為1991年的“9111”、1996年的“9612”、2003年的“科羅旺”以及今年的“納沙”;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有7個,分別為1989年的“8905”、“8926”,1991年的“9106”,1992年的“9204”、“9205”,2000年的“悟空”以及去年的“康森”。
氣象專家指出,上述所列是指直接登陸本島的臺風,實際上還有一些臺風并沒有在海南登陸而同樣影響較大。另外,臺風的影響往往比較復雜,有的臺風風大雨小,有的恰好相反,有的影響本島南部嚴重,有的影響本島北部嚴重。建省以來只有“達維”是風大雨大全面影響本島,而今天登陸的“納沙”從相關數據上看,僅次于“達維”。(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柏彬)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黃敏 王凡 郭冬艷] [編輯:王小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