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別樣山城” 五指山打造黎苗獨特風情技藝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1-10-13 13:21

    黎族織錦苗族染繡作品展示

    ?

    ?? 黎族紡織技藝歷史悠久,黎錦工藝品備受游客歡迎

      海南黎族的織染技藝歷史悠久,特點鮮明,有麻織、棉織、織錦、印染(包括扎染)、刺繡、龍被等品種。

      黎族婦女精于紡織,對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紡織尤其獨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婦女就會紡織布,織出彩色床單幕布。“崖州被”曾遠銷中原。舊時,在黎族地區,無論走到哪一個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出自黎家婦女之手的筒裙、上衣、頭巾、花帽、花帶、胸掛、圍腰、掛包及龍被、壁掛等精美的織繡藝術品,豐富多彩的圖案,美不勝收的花紋,展示了南國鄉土的獨特風韻。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黎錦)技藝由黎族棉紡織工藝、麻紡織工藝及纈染工藝合并而成,是黎族人民創造的一項古老的文化。黎錦,是黎族婦女聰明和智慧的結晶,也展示了她們運用植物染料染色的高超技藝。據史書記載,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漢代以來,黎錦已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的貢品。

      我國傳統的紡織業為絲紡和麻紡。植棉紡織最早應推海南島。黎族棉紡織工藝在宋元以前曾領先中原地區1000多年,對促進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棉紡織業在全國的普及則是11世紀的宋代以后才開始的。

      海南島天氣炎熱,土壤肥沃,并略帶堿性,很適宜于木棉的生長,舊時的崖州(今三亞市),棉花生產頗盛,是中國棉花原產地之一。崖州黎族婦女將新棉花摘下后,軋出棉籽。宋代詩人艾可叔的《木棉詩》中,曾描繪了黎族婦女紡織的生動情景。黎錦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主要是做工精細,美觀實用,在紡、織、染、繡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

      而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也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少到海南來旅游的游客,都喜歡購買黎錦工藝品贈與親友,黎錦工藝品已成為最能代表海南少數民族特色的紀念品之一。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人民網海南視窗] [作者:關操] [編輯:李昕昕]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