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動城市轉型是海口發展的必由之路
海口當前和未來的一個核心任務是,加快實現城市轉型發展。
我們積極尋求城市轉型的有效途徑:一要抓好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這是關系海口興旺發達的關鍵。二要按照“四宜”城市的要求,推動低碳城市、生態城市、人文城市、創新城市、幸福城市、智能城市建設。三要加速城市傳統社會結構向現代社會結構轉變,抓好二次分配的調整,加大民生建設,培育壯大中等收入階層。四要強化城鄉統籌,處理解決好農村土地城市化和農民城市化協調一致問題,努力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均質化。五要加速城市政府職能轉變,在城市管理功能、管理水平、管理成效上實現新突破,由以城為本變為以人為本。
作為欠發達城市和島嶼型城市,海口單靠內需無法實現城市轉型。通過城市空間布局調整,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成為我市城市轉型的必然選擇。
二、要通過城市空間布局調整促進城市轉型
“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長一個時期,海口城市空間布局發展的方向是“西擴、北拓、中強、東進、南優”。
———西擴:就是推進城市中心區西移,包括人口、行政中心、工業、物流、重大港口交通等向西部轉移。
———北拓:就是開發岸線資源和海洋資源,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強:核心就是通過中心城區改造盤活存量土地,包括舊城改造、街景立面改造、路網改造、業態調整,等等。
———東進:就是根據江東的地質條件,把低密度開發的項目包括教育、旅游產業和旅游地產、臨空物流等向東挺進。
———南優:就是適度發展南郊優勢產業,包括觀瀾湖休閑項目,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長影海南世紀影城、野生動植物園等大型主題公園,以及旅游風情小鎮、菜籃子基地和現代農業基地等。
城市空間布局調整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1、三規合一。即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三規”要相互銜接、協調一致。通過規劃指導,優化城市資源配置,引導人口流動、產業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有序、高效推動“四宜”城市建設。
2、制度設計。
———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包括先行先試國土資源部“20條”,開展土地總規定期評估并適時調整,支持開發區增容擴區,實施重點項目用地計劃單列,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實行主題公園、農業休閑觀光等旅游用地差別化管理,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等等。
———行政管理體制。推動強區擴權向強鎮擴權延伸,探索實行計劃單列鎮的管理體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鎮級財政直接對接市級財政;二是項目立項直接對接市發改委;三是用地指標單列;四是干部適度高配,鎮委書記和鎮長可以是副處級,試點鎮的機構可以提格。
———干部政策。主要是指干部高配。比如對已經并入主城區、重點項目所在、維穩任務繁重的重點鎮主要領導,可以適度高配。此外,還要重視引進和培養人才。
———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行城鄉一體化的戶籍制度。
———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資平臺,深化與商業銀行戰略合作,充分運用地方債、風險投資等靈活多樣的投融資方式,為城市建設發展籌措更多的資金。
———事權下放。要將更多的事權、配套的財力和人力下放給海口綜合保稅區、高新區和四個區,并向鎮一級延伸,充分激發基層發展活力。
———立法保障。健全和創新各項法規及規章制度,構建起具有海口特色、與現實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法規和制度體系。
通過以上一系列制度設計與安排,加速生產要素向海口集聚,推動海口跨越式發展。
3、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貫徹城市產業化經營的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心策劃包裝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引導社會資本沉淀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民生工程、片區開發和城鎮化項目中,成為拉動海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