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民生為重,民生為先。五年來,海口市從解決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民生需求著手,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高起點回應百姓期待。
?
這五年是海口市高度關注民生的時期,也是市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在這樣的日子里,百姓們真切感受到,生活是如此踏實與溫暖,海口城鄉居民笑靨綻放……
?
天天扭一扭
健身又舒心
?
10月28日晚,雖然天氣有點涼,但華海路街心公園里仍然熱鬧不已,眾多市民徜徉于花草樹木中散步、聊天。在公園的空地上,30多名群眾在做健身操,舞曲歡快悠揚、舞姿動感熱情,成為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
“我才學了一個月,就上癮了,雖然節奏有些快,但舞起來很過癮,一曲下來也是大汗淋漓。”住在華海路的林大媽說,幾年前就退休了,吃完晚飯后,與幾個老朋友相約來這,既能散心,也能健身,這樣生活挺好。
?
林大媽說,前幾年吃完晚飯后,只能在家守電視劇,“那時這附近都沒個公園,想散步逛公園得走很遠的路”,再說,走得遠了家人也擔心安全問題。現在好了,這街心公園就在家門口,有時家人不論大小老幼,飯后都來這逛個一圈再回去。
?
“在音樂伴奏下做操、跳舞,還可增強體質,陶冶情操。”說話間,聽到同伴的召喚,林大媽又返回公園小廣場,跟著大家一起扭動了起來。
?
林大媽 家住華海路,以前晚飯后都在家看電視,自從建了街心公園后,天天晚上約好友一起跳舞,既健身又舒心。
?
? 孩子家門口上好學校
?
10月27日下午5時,下課鈴聲一響,小學生們歡呼著、蹦蹦跳跳從市二十五小分校南門魚貫而出……
?
黃時強在校門口接到兒子,幫他扛上書包,跨上電動車準備回家去。“學校就在家門口,方便多了”,面對記者的采訪,黃時強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面帶笑容說,原來還擔心自己孩子上學的時候不方便,沒想到市二十五小分校后來就建在自己家附近。2003年孩子剛出生時,我就盤算著小孩以后去哪里讀書,當時還擔心交通、教學等問題,現在不用擔心了,孩子很喜歡這里,環境、教學很好。
?
來海南工作10多年的黃時強,湖南人,大學畢業后來到海口做裝修工程,現在居住在海甸島得利新村。海口教育這幾年的變化,他看在眼里,也是受益人之一。“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按劃片入學,已在二十五小上課了”,黃時強說,上好學校要花很多錢,不過現在不用愁了,現在的海甸島建起了許多所好學校,以后在家門口上學,中小學都是免費的。
?
“我家的小孩享受到了免費教育”,在等兒子放學的小劉向記者介紹,他育有一兒一女,一直為孩子學費發愁。小劉在一公司上班,愛人在工廠當臨時工,為孩子上小學,一家人省吃儉用,攢了幾千元錢。沒想到2007年兒子上學時,海口減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兩個孩子每年在校開支費用不到200元。
?
黃時強 湖南人,大學畢業后來海口搞裝修,家住海甸島得利新村,兒子在市二十五小分校上學。
?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05年,醫院一紙“腦梗塞”的診斷書,讓家住府城鎮的陳大姐一家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
?
“那時,家里兩個小孩在上學,主要收入靠丈夫一人。”陳大姐告訴記者,丈夫感到舌頭僵硬、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醫生說是由高血糖和高血壓引發的腦梗塞,需住院治療。
?
為了治病,她四處借錢,幾個月下來,丈夫的住院治療費用就花去兩萬元。待丈夫的病情稍微好轉,陳大姐就將其接回家吃藥調養。回想起那段經歷,陳大姐感嘆,家里是農業戶口,自己沒有固定工作,而丈夫是家里收入的頂梁柱,那么高的藥費,壓得全家人都喘不過氣來。
?
丈夫的病需定期檢查,平常在家服藥調養,一有個什么不適還得住院,陳大姐靠打散工苦苦支撐著這個家。2006年,就在一家人為醫藥費犯愁之時,在海口市試點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讓全家人看到了希望。“第一年就報銷醫藥費8000多元。”陳大姐的大兒子說,父親第二次住院后,辦完出院手續,合管辦就報銷了多半醫藥費,當時家里高興極了。隨后的兩三年時間里,父親的病一有反復,家里人就趕緊送他去醫院診療。“這幾年來,父親醫藥費用報銷金額就有3萬多元。”
?
病了,往往“哼著”“挺著”,結果小病釀大病,大病要了命,這是看病貴看病難的真實寫照。近幾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醫保為城鄉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讓群眾真真正正得到了實惠。
?
陳大姐家住府城鎮,兩個小孩在上學,其丈夫2005年因腦梗塞住院,醫藥費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來。2006年海口試點新農合,幾年來,醫藥費報銷金額達3萬多元。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 [作者:] [編輯:陳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