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6日消息(記者 謝舒)“創造條件增加城鄉居民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加大政轉移支付力度,縮小不同群體、不同區域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到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5萬元和1.3萬元以上。”市委《報告》提出,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下大力氣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人民生活更殷實、更體面、更有尊嚴。
?
提升城鄉居民收入 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逐步增加工資性收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和事業單位分配制度,切實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著力提高農民收入,拓寬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深入實施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工程,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向高水平邁進。擴大就業,擴大住房保障范圍,實施百萬平米保障性住房工程,健全保障性住房供給體系,基本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
完善改善民生制度安排 創新社會管理
建立惠民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把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常態化,每年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事業,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建立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使就業、收入分配等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制度體系。
按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圍繞征地、拆遷、環保等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對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專項排查,完善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機制。建立信息共享的應急指揮平臺,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推進社會管理重心下移,加強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和網絡虛擬社會的服務管理,健全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實現社會管理社區化、社區管理規范化。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謝舒] [編輯:李昕昕]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