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7日消息(記者 黎光)海口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四宜”城市建設步伐,在城市形象、功能、文化、生態、管理等方面充分體現海口特色,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鄉一體化進程顯著加快,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
把建設品質更有特色的城市作為具體目標之一,這說明海口的城市建設更加注重質量。報告中提出在城市形象、功能、文化、生態、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是抓住了提升城市品位的關鍵。城市的形象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好;城市的功能齊全,使人覺得生活工作都方便;城市的文化繁榮,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使人來了還想來;城市的生態好,讓人覺得這個城市不僅美麗,而且人人有愛心;城市的管理規范,讓人覺得這個城市有秩序、整潔,有安全感。
發展西部強化中心城區
報告摘要:推進城市中心區向西擴展,將人流、行政中心、工業、重大港口交通、臨港物流等功能向西部轉移;實現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做強中心城區。
代表訪談
海口綜合保稅區工委書記溫精華認為,這是海口城市發展戰略中“西擴、中強”的具體舉措。西擴與中強是一對相關聯的概念,目的都是加快西部和中心城區的發展。海口保稅區西移并轉型為綜合保稅區,可以利用靠近馬村港的地理優勢,以及海口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實行區港聯動,打造外向型經濟的橋頭堡。保稅區、行政中心、工業等重大項目西移,又為中心城區騰出了發展空間,這樣中心城區可以降低人口密度,重新規劃提升城區功能,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中心城區的活力和動力。
業界聲音
漢能控股集團海南漢能光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表示,海口保稅區西移并升級為綜合保稅區,不僅是整個城市格局的調整,而且為企業在海南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綜合保稅區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平臺,兩頭在外,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對企業做大做強十分有利。他表示,作為海口綜合保稅區第一個投資項目,海口綜合保稅區工委、管委會為漢能項目落地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七通一平”和優質服務,使項目推進順利。
打響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報告摘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資源,打響南洋風格文化、清官和移民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代表訪談
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濤介紹,五條老街是海口南洋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工程已在進行中,下一步要采取措施、加快進度,修舊如舊,并進行業態調整,把更多的文化旅游相關業態引入街區中。
在挖掘清官移民文化方面,五公祠、海瑞墓、丘濬墓的保護改造并稱文物三大工程。丘濬墓的土地整理工作開始啟動;海瑞墓要擴建到60多畝,計劃與舊城改造結合起來進行;五公祠按照保護規劃要擴大10畝。
徐濤介紹,海口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虎舞、公仔戲等已列入國家和省的項目,今后計劃將這些遺產與開發文化旅游產品結合起來,引入到景區展示,讓游客增加體驗性和參與性。
業界聲音
海口萬眾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炬表示,海南最具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本土文化在海口,海口最具挖掘潛力和開發價值的旅游文化產品在羊山地區。
作為一名旅游產品開發、線路設計和旅游經營的從業人員,郭炬深深地感受到海南旅游除黎苗文化外更缺少本土文化元素。他表示,羊山地區包容了移民文化、貶官文化、歷史文化、火山地質文化等諸多文化元素,這里有著無數的古鎮、古村、古宅、古井、古墓、古牌坊、古祠堂、古寺廟、古樹。它們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更迭,卻依然古韻猶存,希望政府能高度重視羊山地區的旅游開發建設。
新建高架橋和有軌電車
報告摘要:構建便捷的交通體系,建成“七橫十二縱”的交通主干路網,打通主城區斷頭路、丁字路,形成以快速路、主干道路為骨架,次干道、支路為補充的多層次城市路網體系。
代表訪談
海口市重點項目辦副主任鄧傳明認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車數量逐年增長,解決行路難成為關注民生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市把交通工程列為建設重點,彌補城市基礎設施的不足,滿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鄧傳明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市交通體系建設主要是構建“七橫十二縱”的交通主干路網,打通主城區斷頭路、丁字路,形成以快速路、主干道路為骨架,次干道、支路為補充的多層次城市路網。
市民關注的有軌電車1號線、水上快速交通等已列入“十二五”重點項目。此外規劃建設從國興大道沿海秀路到綠色長廊路口的高架橋也已列入“十二五”規劃。
百姓聲音
市民楊光認為,海口市打通斷頭路、丁字路的同時,有關部門應科學組織交通、加強交通管理,讓新路、新橋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防止出現新的擁堵現象。
借勢打造海灣型城市
報告摘要:凸顯獨特的城市風格,充分挖掘海灣資源,做足海的文章,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加快推進離岸人工島建設,發展海灣經濟,建設海灣型城市。
代表訪談
張紅梅代表認為,2011年,我市科學論證海灣型城市發展規劃,市規劃局牽頭進行海洋開發利用規劃專題研究,這里面提出海口未來發展不僅有東部旅游黃金海岸、西部海口工業走廊,而且在往北利用海洋方面,提出要開發海洋經濟,大力發展帆船、游艇、捕撈、娛樂、房地產等海灣型經濟,充分挖掘利用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同時發展與之相關的產業鏈,壯大海灣經濟。
她表示,海口市超前規劃了如意島、南海明珠島、金沙灣填海工程等項目,建島興灣,發揮海灣優勢、發展海灣經濟,逐步做到城在海中、海在城里、海城交融。
業界聲音
泰華酒店尹輝認為,海口北部臨海,是少有的北岸城市;瓊州海峽又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使海口的北岸風平浪靜,有發展海上旅游和岸邊項目的潛力,建設海灣型城市。他認為,海口應加強海岸線的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把更多的海岸線資源留給公眾。
形成主城區藍色水系
報告摘要:以水環境的根治為重點,全面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海口灣和“一河二溪三湖四溝”治理步伐,盡快形成大海環抱、江海河湖庫融為一體的主城區藍色活水系。
代表訪談
市環保局局長陳超認為,“十一五”末“十二五”初期,海口市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水平,但海口城市中心區排水系統有待完善,未配套建設支管,部分生活污水偷排入河溝,特別是舊城區,仍然是雨污水合流。降雨時,部分污水排入河湖溝,導致污染。特別是“一河二溪三湖四溝”中,除了美舍河、海甸溪外,其余水系缺乏新鮮水源補給,所以水體自凈能力較差。此外,沿河兩岸農民出租土地經營的養豬場等養殖業污水直排,使這些河溝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陳超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開展地下排水管網普查工作,在進行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著手進行舊城區排水管網改造,實現雨污分流。同時要完善排水支管網絡,全面收集生活污水。繼續抓好2009年開始的水環境整治工程,在已完成的水網動力工程的基礎上,做好河湖溝生態補水。另外,市、區環保部門和水務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對亂排、偷排生活污水的環境違法行為堅決查處。
陳超表示,我市已啟動編制海口市環境保護行動計劃,準備在2012—2014年間,把“十二五”全市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措施進行項目化,逐年加以實施,其中就包括水環境整治項目。“十二五”期間,海口市擬投資41億元,實施水環境保護重點工程,相信在“十二五”末期,海口的水環境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業界聲音
海口環保油污脂廠總經理朱禹旭認為,加強城市排污管理,還應加強賓館酒家的潲水油管理,由環保部門批準指定的公司統一上門收集。應杜絕個別無證、無設備、無廠房的人亂收亂煉潲水油、亂排放煉后的污水和油渣;同時有利于加強潲水油的管理,避免重新走向餐桌。
黨代會報告名詞解釋
“四宜”:指宜居、宜業、宜學、宜游
宜居,是講生活環境,指的是居住環境優、居住條件好、居住成本低,物價、交通、娛樂、治安等生活條件能夠滿足市民和外來者需求。
宜業,是講發展環境,指的是就業容易、創業容易、守業容易,有充足的就業機會,有寬松的投資創業環境,有企業事業健康成長的良好空間。
宜學,是講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城市,指的是求學有選擇、辦學有自由、教學有質量,各類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種類齊全、功能優越,人才教育培養水平高,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宜游,是講旅游目的地,指的是游得開心、游得放心、游得安心,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體驗,有一流水平的旅游管理和服務。
七橫十二縱
七橫:海甸五路—新海路及延長線、濱海大道、海秀路—國興大道、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繞城高速(包括二期)、永興—龍塘—云龍—三江公路;
十二縱:粵海大道、海港路—海秀大道、丘海大道、龍昆路、和平路—海府路、白龍路—瓊州大道、濱江西路、瓊山大道、長濱路及延長線、綠色長廊(包括二期)、永萬東路及延長線、永萬西路及延長線。
一河二溪三湖四溝
美舍河,海甸溪、鴨尾溪,東西湖、金牛湖、紅城湖,龍昆溝、大同溝、崩潭溝、秀英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