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8日消息(記者光明 實習生張聞達)“海口的空氣可以罐裝出口。”這句話曾是一位旅游專家的感慨。每天生活在大氧吧中的海口市民,可能感受并不深刻。然而從內地很多大城市到海口的人卻有同樣的感嘆:一到海口就變得心情舒暢,咳嗽毛病馬上就好了。世衛組織不久前對全球1081個城市采集的空氣質量數據顯示,在中國PM10年平均值最低的城市是海口。
圍繞建設“四宜”最精最美省會城市的目標,推進城市轉型發展,海口要努力保持一流的生態。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保持一流的生態成代表們關注的焦點。
熱詞1 發展“綠色公交”
海口應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把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作為發展的基本前提。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代表們對海口的生態環境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市,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蔡玉珊代表則建議,加快永興綠色低碳鎮建設步伐,重點開展低碳型宜居城鎮建設,探索性開展低碳城鎮的發展規劃、產業規劃編制,確立低碳城鎮建設標準和行動路線圖。
邢建良代表認為,報告在“保持一流的生態”部分中,講到森林、水資源,講到綠色生態。但要加上有關“綠色公交”內容,海口是全國新能源、節能的試點城市。市委市政府花巨資購進30部純電動公交車,加上原有環保車已達600多輛,目前環保車已占全市公交車的80%,這對保持海口空氣質量有很大的貢獻。
在分組討論時,眾多代表都認為,海口應該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把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作為發展的基本前提,同時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對經濟增長的優化和保障作用、對經濟轉型的倒逼作用,把節約環保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國民經濟體系。
熱詞2 森林進城
“十二五”時期,海口要規劃建設主城區人居景觀綠化網,加大建設海岸線景觀帶和城郊森林公園綠化景觀帶,以及五源河-石山生態廊道和南渡江水系生態廊道。
2002年,我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至2011年底,海口建成110公里的綠色慢行系統,人均公共綠地達12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8.38%。
市園林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江長橋介紹,“十二五”時期,海口市園林綠化要按以下布局規劃建設:一網即主城區人居景觀綠化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由點、線、面共同構筑相互連通的“園林生態化”綠地系統。兩帶,即加大建設海岸線景觀帶和城郊森林公園綠化景觀帶,重點規劃建設城市南部的郊野公園,初步形成城市重要旅游景觀帶。兩廊,即加大建設五源河-石山生態廊道和南渡江水系生態廊道,重點建設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
江長橋介紹,“十二五”期間,海口計劃完成建設2個市級公園、1個專類公園、2個帶狀公園,改造升級6個現有公園,建設100個街邊街心小游園。在城郊園林綠化方面,實施生態風景林工程、綠色通道工程、綠色海岸帶工程和公園下鄉工程。
從生態化城市建設來看,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勁認為,報告提出的推進“森林進城”工程非常及時和必要,林業部門將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形成“江海岸線綠屏、慢行休閑綠道、鄉村綠網、城市綠景”的格局。力爭到2016年海口的森林覆蓋率達40%,生態環境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熱詞3 監測PM2.5
今后5年,我市將全面開展可入肺顆粒物(PM2.5)監測工作,切實在提高環境質量、保障環境民生、建設“四宜”城市上下功夫、見成效,為我市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新的貢獻。
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超表示,今后五年市環保局將全面開展可入肺顆粒物(PM2.5)監測工作,切實在提高環境質量、保障環境民生、建設“四宜”城市上下功夫、見成效,為我市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新的貢獻。
陳超介紹,去年來我市強化環境監測,全年共獲取各類監測有效數據93856個。在全省率先建成龍塘飲用水源地、南渡江鐵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實現水質實時監控。率先在全省開展可入肺顆粒物(PM2.5)監測工作,環境空氣監測項目從原來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等“老三項”發展為“全分析”,共11項指標。該局將著手制定《海口市環境保護行動計劃》,逐年落實規劃任務。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督促18家實心粘土磚廠限期關閉。
據介紹,今后五年我市將進一步嚴格環境準入,從源頭上把好環評審批關。加強污染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加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我市防控污染的能力,增大環境容量。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建立完善重點項目跟蹤服務管理制度,提前介入,積極引導和服務經濟發展。切實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優美宜居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光明 張聞達]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