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8日消息(記者光明 實習生張聞達)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陳辭代表十一屆市委所作的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試行計劃單列鎮的新體制,深入推進財政和投融資體制、國有資產和國土資源管理體制,以及教育、文化、衛生體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逐步形成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改革開放是海口最大的潛力和優勢所在。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怎樣突破瓶頸和障礙?如何站高一層,以更開放的視野來看待開放?代表們展開熱議。
計劃單列鎮改革財政擬獨立核算
報告摘要:突出重點,盡快啟動計劃單列鎮改革,建立起有利于鎮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市、區、鎮三級財政分配機制,支持區級財政改善,健全市、區、鎮財權事權和責任體系。
代表訪談
黨代會上,高錦全代表和鐘萬榮代表等都對報告中重點提出的啟動計劃單列鎮改革高度關注。高錦全認為,報告描繪的前景令人振奮,今后應該進一步加強強區擴權,充分調動區、鎮工作的積極性,加快發展鎮域經濟。鐘萬榮代表建議,創新工作體制,破解制約因素,優化區鎮干部人員結構,承接強區擴權下放的各項工作,加快中心鎮建設,做好計劃單列鎮試點工作,實現強區擴權延伸到強鎮擴權。
龐革新代表是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他參與了我市計劃單列鎮改革試點調研。龐革新說,我市計劃在原來推動的10個中心鎮基礎上,拿出1到2個鎮進行計劃單列鎮改革試點。計劃單列鎮擬享受區級政府的部分管理權限,如項目立項、社會事業管理等,財政擬實行獨立核算。
龐革新介紹,我市出臺了市財政支持強區擴權意見,支持區級財政改善。如2010年前,市對區并沒有一般性轉移支付,市對區的都是專項資金。而一般性支持區里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自主使用。去年起,市里拿出5500萬元用于市對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區一級財政的活力。據介紹,今后我市三級財政分配機制上,將進一步向區級財政傾斜。如舊城改造收益,市和區五五分成,征地工作經費提高50%等,將海口的財力對區鎮下沉。
減少審批事項和環節
報告摘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和環節,改進審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代表訪談
市政府服務中心是政府綜合審批的窗口和平臺,承擔著重要職能。該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后進行了四次審批提速,特別是2009年開展了成立以來第四次也是規模最大、壓縮審批時限幅度最大的提速工作。目前,我市屬于全國審批速度比較快捷的城市之一。
市政府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詹尊南介紹,市政府服務中心將引入先進管理手段,實施標準化管理。全面深化網上審批,探索網上申報工作。申辦人充分利用現有的互聯網資源,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足不出戶,在敲擊鍵盤與輕點鼠標之際完成辦件的申報。試行我市四級政府服務體系縱向和橫向的相互聯動,同時改進12345服務熱線工作作風,走出機關開展多項活動,從被動地受理群眾的訴求變為主動出擊,為群眾送服務。
放大國有資產效益
報告摘要:圍繞放大國有資產效益,推進行業骨干企業重組和戰略性經營,建設航運產業、金融服務、旅游文化、城市建設、民生水務“五大平臺”,構建國企服務發展的良性機制。
代表訪談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肖成武說,聽完陳辭所作的報告后,他認為,新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切中了當前國有資產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針對性十分強,是基于戰略層面的思維和設計。十一五期間, 海口市國有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10大平臺企業主要聚集到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民生服務三個領域:10大重點企業的總資產,由期初的103億元增長到期末的555億元,增長近6倍,超過了全海南省各個縣市的國有資產規模的總和。國資委系統在整合之前的100多家企業合并報表是巨額虧損,而且虧損面超過95%。整合后,經濟效益逐年提升, 2011年利稅合計近10億元。
肖成武認為,按照市委加快轉型發展的思路,國資系統應該實現六項轉變,以變革謀發展,以創新求突破。在戰略管理方面,由投資方向隨意性分散性管理轉變為以戰略為導向的管理;企業發展模式上由外延式擴張轉變為外延式擴張和內涵式發展并舉;在融資上,由間接融資占絕對比例轉變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條腿走路;企業監管上,由一刀切式管理轉變為分類管理;在企業考核機制上由側重于短期目標考核和考核指標過于統一,轉變為中長短期目標指標并用以及指標差異化設立;在體制創新上,由10大國企100%控股的單一股權結構轉變為多種投資主體和多種股權結構的市場主體,引進符合發展戰略的產業、資金、技術、管理,體制上激活國有企業。
優先保障民生等發展用地
報告摘要:充分利用國土資源部賦予的20條國土資源管理政策,創新土地規劃、計劃和用地審批管理機制,優先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點產業發展用地,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
代表訪談
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冷志雄說,該局已對國土部支持海南政策進行深入解讀,形成海口市貫徹落實政策的報告和實施意見,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等5個專項工作方案。實行“有保有壓、保促結合”的差別化供地政策,調整供地結構向基礎設施、重點產業、民生項目、社會公共事業傾斜。
冷志雄表示,我市將科學編制和適時調整土地總規定期評估,為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點產業發展用地騰出空間。進一步明晰土地權屬,加大土地征收力度,主動協調工作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土地問題,積極做好用地服務,確保省重點項目推進。
發揮社會組織的管理作用
報告摘要:培育壯大社會組織,發揮其在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創新公共產品供應機制,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代表訪談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吳勝剛介紹,截至去年底,全市登記的社會組織有886個。社會組織開展的業務范圍涉及經貿、旅游、教育、文化、衛生、勞動、民政、體育、科技、社會服務等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
2009年我市財政首次安排52萬元作為社會組織培育和扶持發展調研工作,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2010年,撥付4萬元扶持兩家社會組織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活動的展開。去年對四個區的慈善超市開辦給予大力扶持,同時扶持我市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今后民政部門將培育壯大社會組織,促進社會組織在經濟、文化領域的更大發展。
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報告摘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優化文化宏觀管理,引導和擴大群眾文化消費。強化文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稅收、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代表訪談
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廖小平認為,發展海口的文化產業,必須加快構建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我市文化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為紐帶,參與旅游文化市場的開發,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同時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如引進著名的演藝公司、會展公司、體育中介公司等,利用他們在市場、資金、信息、人才方面的優勢,開展景區建設、組織演藝活動、發展會展經濟、提供中介服務等。
廖小平認為,發展海口的文化產業,還應該為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我市剛剛出臺了《中共海口市委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它的出臺,對把我市建設成國際旅游島的文化高地具有重要意義。要加緊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真正使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發揮作用。
吸引大企業大項目落戶
報告摘要:重點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落戶海口,設立地區總部。優化重點項目推進機制,使項目建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部門訪談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集中力量抓項目,早謀劃、抓前期,積極實現“十二五規劃項目化、項目落地化”。海口正處在發展的上升期,海口將以更大力度推動項目建設大突破,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堅持規劃引領,形成項目梯次推進格局,建立和完善項目庫,將更多精力放在項目的前期調研上,放在籌劃包裝上,放在商務談判、確定開發模式上。提高項目的組織化程度,實施重點項目市級領導包干制和單位一把手負責制,將項目建設納入各區各部門年度考核,將其作為評價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努力營造服務項目建設的良好環境,為項目大推進、大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優質高效服務,使項目建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