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南省游艇管理新政策的出臺,海南游艇行業進入加速發展期。圖為在三亞灣游弋的游艇。(資料照片)本報記者張杰攝
“關起門來建設不了社會主義,閉關自守發展不了海南。特區的使命在開放,島嶼經濟體的生命線是開放,欠發達地區的跨越式發展靠開放。我們要有開放的思想觀念,開放的胸懷,要繼續爭取開放的政策,實施對外開放的新舉措。”省第五次黨代會報告至今讀來仍振奮人心。
5年以來,政策機制的創新貫穿我省發展的始終。離島免稅政策、26國入境海南免簽、游艇管理試行辦法等一批重大對外開放政策相繼落地實施,近日被評為2010—2011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十大成果之一。
這些重大政策的實施,在我省探索和實踐國內最開放、最創新的旅游相關政策的同時,解決了制約海南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一些重要瓶頸問題,推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服務業在更廣闊的領域、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重大政策落地結果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不斷推進,各旅游要素呈現快速發展之勢,然而如何擴大客源、留住客源、提升旅游產業的附加值,一直是我省旅游發展面臨的“短板”。
“國際客源不足、旅游購物消費乏力、人均消費低等曾是制約海南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說。
為了突破瓶頸,補齊“短板”,我省一系列重大對外開放政策相繼醞釀實施。其中,離島免稅政策被普遍認為是國際旅游島建設中含金量最高、影響最廣泛的政策之一。
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4月20日我國內地首家離島免稅店三亞免稅店開業;10月26日國務院批準我省成立免稅品公司并賦予免稅品特許經營權,12月21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免稅店開業。
2011年至目前,三亞、海口兩家免稅店共銷售免稅品155萬件,三亞店日均接待1.1萬人、日均銷售600多萬元。僅2012年春節期間,1月22—28日,三亞市內免稅店共銷售免稅品9.9萬件,提貨人數2萬人次,較2011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分別大幅增長94%和35%;海口美蘭機場離島免稅店共銷售免稅品3.2萬件,提貨人數1.2萬人次。
2010年11月23日,《海南省游艇管理試行辦法》頒布實施,在檢驗、登記、安全保障、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15項游艇管理政策上取得新突破,有效解決了境外游艇“進不來”、“不能動”、“不方便”等問題。
2010年8月,公安部批準海南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使入境海南免簽證國家由21個增加到26個;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游團組團人數由5人以上放寬至2人以上,入境停留時間由15天延長至21天,這是迄今我國最開放的入境簽證政策。
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落地實施,使游艇經濟為代表的高端旅游和免稅購物為重點的旅游消費異軍突起,成為旅游及相關行業發展的新熱點。
創新探索推動發展
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從建省之日起就與創新、探索精神緊密相連。
旅游業是能夠最大限度保持和發揮海南生態環境優勢的特色產業,加大旅游開放,先行先試探索旅游相關產業政策,既是再創海南特區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支撐海南長遠發展的戰略需要。
游艇經濟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經濟活動,被稱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商機”。作為經濟高端化、消費現代化的代表產業,一股“游艇熱”在珠三角、長三角及環渤海城市群迅速擴散。
“一方面是相關法律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巨大的社會需求,這讓我們在管理游艇和發展游艇產業方面處于兩難處境。”海南海事局副局長張捷指出,10多年來,我國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城市群,就一直是在這樣的“兩難”中,艱難地“探索”著如何發展游艇產業的路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交通運輸部和中國海事局給予海南一些特殊政策,在全國率先開始試點。”張捷說,我們所做的事情,事實上已經取得了突破,海南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2010年8月,公安部批準海南增加芬蘭等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使入境海南免簽證國家由21個增加到26個。這項迄今為止我國最便利、最開放的入境簽證政策,可以讓外國游客前來海南國際旅游島更加便捷、組團方式更加寬松、停留時間更長。
省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的免簽入境政策在海南快速“落地”,凝聚著多方面人士的心血。從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賦予海南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到國家公安部同意我省實施新的免簽入境政策,之間只隔半年多一點的時間,體現了驚人的工作效率。
在相關國家部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密切配合、精心準備、扎實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組織、籌備工作,使一系列新政策順利落地。
每一項重大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地實施都再次印證特區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凝聚起海南干部群眾的意志,催動著海南前進的腳步。
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于海南而言,充分借助不同的平臺和機制進一步擴大地區影響力,將海南的資源環境優勢充分展示出來,海南的開放才會更有生命力。
博鰲亞洲論壇,這個非官方、非贏利、定期、定址的開放性國際組織在海南成立,樹立了海南改革開放的新形象。今年,標志著博鰲亞洲論壇新十年開啟的2012年會的成功舉辦,使海南借力論壇平臺推動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去年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三亞舉行,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海南的開放姿態,三亞峰會由此成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11月,中非合作圓桌會議在萬寧召開并發表了《萬寧宣言》,有效擴大了海南的國際影響力。
2011年9月,借助參加第七屆泛珠大會的契機,海南持續深化與兄弟省份的全方位合作,推動了一批農業、旅游、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12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第三屆世界海南青年大會暨2011海南(香港)經貿·旅游·文化活動周,并取得豐碩成果。
中改院海南研究所所長夏鋒認為,無論是在泛珠大會上,抑或在香港舉辦“兩會一周”等,海南都可以利用自身特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環境優勢,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吸引更多的人氣、資本落地,這有助于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進程。
5年以來,我省開放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一個更加開放、處處充滿商機的海南,全方位呈現在公眾面前,進一步提升了國際旅游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天,古老瓊州和世界人民牽手,走出去,請進來,成為一劑富民強省的強效催化劑。不僅帶旺了海南的人氣,也帶來大量島外資本,開創了“人財兩旺”的紅火局面。這是海南擴大開放的結果,也必將促進海南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本報海口4月12日訊)
至今年3月離島免稅購物人數已達79.5萬人次
4月12日,在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旅客正在寬敞舒適的環境里購買免稅商品。美蘭機場免稅店是我省獲批成立免稅品經營公司并獲得特許經營權后,由我省組建并自主經營管理的首家離島免稅店。本報記者張杰攝來自浙江的莊先生,近期從海口美蘭機場離島前,在位于機場隔離區的海口免稅店購買了一款迪奧粉底液后感慨:“真便宜,比商場便宜了一半!”自去年4月20日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試點實施以來,與莊先生一樣享受到這項政策帶來的免稅購物的人非常多,海南免稅購物持續火爆,海南游也由此被引爆。
在國家特別賦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中,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無疑是含金量最高、影響最廣泛的政策之一。去年4月20日,海南離島免稅政策開始試點實施,三亞免稅店同日開業。根據該政策,離島旅客(包括島內居民旅客)每人每次可購買單價5000元以內(含5000元)的免稅商品,其中非島內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享受2次離島免稅政策,島內居民旅客每人每年最多可以享受1次。此后,國家批準成立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并賦予免稅品特許經營權,海口免稅店則于去年12月21日開業。
三亞免稅店和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一南一北”遙相呼應下,海南離島免稅品銷售持續火爆。據統計,去年4月至今年3月,兩個免稅店銷售總金額已超過16億元,累計購物人數達79.5萬人次,人均購物2038元。
“離島免稅政策的魅力,直接拉動了我省免稅品進口高速增長,促進了海南旅游人數增長,也擴大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影響力。”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在一次海南離島免稅政策有關會議上表示。據了解,去年前4個月,海南口岸免稅品進口已超過2010年全年。往年,海南旅游從4月開始進入淡季,而在離島免稅政策效應的輻射下,海南“免稅游”異軍突起,讓海南旅游市場淡季不淡。
目前,離島免稅已成為海南旅游新的亮點,許多島內外旅行社將到海南享受離島免稅作為招徠游客的新招牌,并將離島免稅店納入行程。兩大免稅店的開業,也提升了海南商業的形象,促進著海南商業轉型升級。同時離島免稅政策對擴大海南國際旅游島影響力發揮著積極作用,社會各界對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實施給予高度關注,并普遍給予積極評價,對政策前景非常看好。
海南26國免簽入境政策如一劑強心針
入境游市場恢復中創新高
“海南島實施那么便利的免簽證政策,對美國游客一定會有很大的吸引力!”3月17日下午,海南首次在紐約舉辦的旅游座談會上,當地旅行商們在獲知這一消息時感到很振奮,希望把海南島作為中國新的旅游目的地重點向美國游客進行推介。
2009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支持海南省實行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先期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游團組團人數放寬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時間延長至21天。
26國免簽入境政策是我國目前最便利、最開放的入境簽證政策。
在近兩年的旅游宣傳促銷中,我省分別在香港、北歐、北美等地開展免簽證政策專項宣傳會,積極擴大這一政策的影響面。同時,針對26國免簽入境政策,我省專門制定了《外國人免簽證來瓊旅游團服務和管理辦法》,全面加強外國人服務管理工作的領導機制、隊伍建設等具體措施。
這一政策實施一年多以來,帶動大量外國游客入境赴海南旅游,旅游收入大幅增長。
26國免簽入境政策給我省因國際金融危機而萎縮的涉外旅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據統計,2008年以團隊免簽形式來瓊旅游的外國人一度達到20萬人次之多。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2010年連續大幅減少,分別為84482人次和74964人次。新政策的實施,帶動了我省入境市場大幅增長,尤其是俄羅斯市場創下歷史新高,去年我省停留時間為11至15天的免簽團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停留時間為1至5天的免簽團占比為30.7%,免簽團游客大部分傾向于選擇短期觀光游和中長期休閑游的旅游模式,從兩個方面帶動海南入境游市場在恢復中創下新高。
我省旅游界人士認為,隨著這一政策在入境市場效應的進一步顯現,我省入境游市場還將迎來一個快速增長時期。(本報海口4月12日訊)
《海南省游艇管理試行辦法》出臺1年多
游艇業進入“黃金水道”
本報記者程范淦見習記者況昌勛
“業務多了,很忙很忙……”,今天下午3時,記者在海南恒翔游艇產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室“逮”到了公司董事長謝以樓,他剛從鳳凰機場回來。“4月8日,參加完‘海天盛筵’的活動,9日馬上奔赴北京,一連幾天,連續拜訪了7位重要客戶,商談新的品牌游艇加盟、游艇展覽等事宜。”
談起游艇發展,謝以樓打開了話匣子。他認為我省游艇業近些年發展迅速,得益于《海南省游艇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頒布實施。
事實上,恒翔公司成立之始,并沒有太多業務,困難重重,半年后,才開始迎來艷陽天。謝以樓說,《辦法》實施后,整個市場氛圍熱鬧了起來,游艇進得來、動起來后,帶動了維修、保養等環節,整個產業鏈條也得以延伸,游艇要停、要修,人員要吃、要住,把酒店業也帶動起來了,消費自然而然就帶動起來了。
2010年11月23日,《辦法》正式出臺,在三個方面有15項管理措施得到改進和變化。在檢驗、登記方面,放寬了對適航性證明文件的限制;放寬了必須提供設計圖紙的限制,持有國家認可的證書和標志的游艇,檢驗時可免予提供圖紙資料;放寬了登記注冊的限制,住所不在海南的游艇所有人,可以在海南辦理游艇登記等。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期以來我省游艇發展中遇到的‘進不來’、‘不能動’、‘不方便’的三大難題”,謝以樓說,這也給游艇企業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游艇企業不斷壯大,整個行業也加速發展,我省的游艇業也“越來越熱”。目前,我省已經建設起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碼頭、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碼頭、海口新埠島游艇碼頭等,新近注冊的游艇相關企業上百家,其中,游艇制造企業共6家,游艇銷售、服務企業有60多家,游艇俱樂部(游艇會)40家等;全省已建成游艇泊位831個,在建的游艇泊位1075個;出入境游艇也逐年增加,從2009年的14艘次,到2010年120艘次,2011年150艘次,今年前3個月就接近上百艘次。
我省近幾年的“游艇熱”又進一步吸引游艇企業投資,促進產業發展。在三亞海棠灣、陵水清水灣、萬寧石梅灣和神州半島、瓊海博鰲、文昌銅鼓嶺、海口西海岸等,數十個旅游地產項目都將游艇會所或帆船俱樂部作為配套建設,而海口獅子嶺飛地工業園也有游艇制造企業開始進駐。
省海防與口岸辦公室主任周功民說,游艇產業是一個新生產業,國家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辦法》等一系列規定在全國率先出臺,標志著我省游艇管理政策有了創新,在省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引導下,我省游艇產業在今后會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一定會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快節奏進入“黃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