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水平與人們的活動效果之間呈倒“U” 字型曲線關系,即壓力過低或壓力過高都不利于學習,只有適當的壓力才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因為壓力適當既能充分調動個人潛能,又不會導致身心過度疲勞。所以,工作和學習中應該有點兒“精神壓力”和“緊迫感”。因此,要正確地認識壓力。當自我感覺有較大壓力時,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調節:
?。?)學會放松:
放松神經和肌肉,在內心構想美好的畫面。通過想象,訓練思維“游逛”,如“藍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綠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里,聽著優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放松、休息,恢復精力,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
(2)食物減壓: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性情急躁、脾氣不好時,選擇含鈣多的食物,具有安定情緒的效果。像牛奶、乳酸等乳制品,以及小魚干等,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吃后會有比較明顯的療效。當受到某些刺激或恐嚇,或遇到某些緊張環境,心中產生恐慌時,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具有平衡心理壓力的效果。因為人在承受某些比較大的心理壓力時,身體會消耗比平時多8倍左右的維生素C,所以應該盡可能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菜花、芝麻、水果等。
(3)認知分解法:請你把生活中的壓力羅列出來,一、二、三、四……,你一旦寫出來以后,就會驚人地發現,只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便可以逐漸。
?。?)找個合適的方式,盡情發泄:心中的煩惱、憂慮不要積在心中,應設法及時宣泄。想哭就哭,心理學家認為,哭能緩解壓力。心理學家曾給一些成年人測驗血壓,然后按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編成二組,分別詢問他們是否哭泣過,結果87%的血壓正常的人都說他們偶爾有過哭泣,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大多數回答說從不流淚。由此看來,讓人類情感抒發出來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陶冶性情:琴棋書畫、唱歌跳舞、集郵攝影等能陶冶情操。例如在讀自己喜愛的書時,一切憂愁悲傷便付諸腦后,煙消云散。讀書可以使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變得心胸開闊,氣量豁達,不懼壓力。
?。?)堅持運動:生命在于運動,運動使人精力充沛,充滿活力。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里,每天早晨都會看到不少人擁抱大樹。這是他們用來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據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與之對立的腎上腺素,即壓抑激素則消失。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接受當前的精神狀態,不要花時間去關注壓力狀態,而是集中精力做好當前的工作;遇到困難不要退縮,不要逃避,知難而進,勇于戰勝它。
(8)知足常樂:期望值不要過高,應量力而行,立足現實。
(9)學會幽默:幽默是精神健康的調節劑,學會幽默,以良好的心境應付周圍的一切。
(10)減壓小竅門:嗅嗅香油——在歐洲和日本,風行一種芳香療法,特別是一些女孩子,都為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煉出的香油所醉倒,原來香油能通過嗅覺神經,刺激或平伏人類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心理壓力很有效果;吃零食——其目的并不在于僅僅滿足于肚子的饑餓需要,而在于對緊張的緩解和內心沖突的消除。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市第四中學] [作者:]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