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下法網后,幸福的概念在李娜身上變得復雜起來,雖然她已在福布斯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上排名前列,但她收獲的快樂卻和這些金錢不成正比。而這讓李娜很害怕外界會過分解讀自己。
如果這是職業生涯中的必須,那么李娜只能把身體插滿刺,以此來武裝到底。
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為一個英雄,這是三個李娜所擁有的共同歷史,并不是特屬于網球李娜的一部分。但和另外兩個李娜不同,在大環境的結合下,網球的李娜收獲了更多的財富和更多的困惑。
在拿下法網后,幸福的概念在李娜身上變得復雜起來,雖然她已在福布斯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上排名前列,但她收獲的快樂卻和這些金錢不成正比。
這讓李娜很害怕外界會過分解讀自己,所以在一些場合,她情愿用一種生硬的方式去拒絕人們的好意,尤其是一些總是試圖去讀懂她的媒體。
真實得有點過頭
離開巴黎的半個月后,在嚴謹的溫布爾登,李娜的獨特個性在英倫紳士禮儀面前再也得不到任何支持,BBC一位年紀頗大的記者曾這樣問過中國媒體,你們有沒有覺得李娜的真實害了她自己?
這位記者并不討厭李娜,在新聞發布會上,他也常常會被李娜的回答逗笑,但他卻不是笑過就算的人。他有一句話發人深省。他說,李娜是個不會拿捏“尺度”的人,“你可以讓李娜去看看費德勒,然后再想想自己”。
老頭的這句話讓記者瞬間想到了李娜那句氣急敗壞的話,“輸球的時候我就是×××”,當時那個表情明顯有著一吐為快的用意。“真實”,這個在李娜法網奪冠后被使用了無數次的褒義詞,卻在這之后漸漸包含了負面的意義。
是的,如果拋開中國人的榮譽意識,有時候李娜就是有那么一點“隨心所欲”,這和“真實”之間的界限模糊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有時表達方式會很生硬
2012年5月底的一個下午,巴黎高照的艷陽讓人吃不消,李娜的法網第一輪在等待了將近三個小時后終于登場。賽后,她對國外媒體說,等待的時候她看到了五星紅旗,這讓自己感覺十分驕傲。
但幾分鐘之后,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當部分記者問李娜關于中國球迷的加油方式時,她給出的回答是:“那是他們的事情。”
李娜事后說,她當時想表達的意思是,中國球迷不太合適的加油方式,讓自己有些困擾。
但李娜選擇了更為生硬的方式說了出來,這讓在場的媒體尤其是剛剛聽過英文發布會的媒體不太適應。
哪一個才是李娜自己?我們不得而知。
職業賽場一切會被扭曲
事實上,2011年之前,李娜也偶有與媒體或公眾不開心的事情傳出,但很快都會煙消云散,畢竟那個時候的李娜還不至于登上媒體的頭條,所以那種不配合不曾被無限放大。而如今,在商業化濃郁的職業賽場上,一切都被扭曲變形。
2011年10月,中國網球公開賽,這是李娜拿下法網之后第一次在祖國的土地上比賽。
賽前,一張有李娜參賽的門票被炒高了10倍。組委會為此還出動了娛樂明星來助陣,但最后李娜倒在了第一輪——這是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的結局。
后來,李娜說她在等候上場的時候已經預測到了這一切,“我的腿在打顫,膝蓋不自覺地發抖,心里就想著比賽快點結束吧。”李娜說,“這是我第一次在比賽還沒開始前就期待它結束。”
那場比賽后,李娜說自己像逃一樣地奔回了休息室,但心里卻是一種難以名狀的解脫。
武裝自己來應對被誤解
今年3月份,在印第安納威爾斯的記者發布會上,有外國記者將李娜與已退役半年的姚明對比。這位記者這樣提問,“在我們的印象中,你總是直抒心中所想,顯得非常的坦誠。而像姚明這樣著名的運動員在接受采訪時顯得很謹慎,那么是什么使得你會這樣做,做到很暢所欲言?”
面對這個問題,李娜微笑淡定地反問道,“那么你是怎么看待我的呢?”“當然是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那我就繼續保持這樣積極的一面。”
然后李娜以非常鎮定大氣的言語為自己表明立場,“我知道,許多人會想,她或許是下一個姚明或是什么,不過對我來說,我只不過是一個網球運動員,我打球不是為了國家,而只是為了盡力去做好自己的這份工作。”
這其實是一年多來李娜與記者最為精彩的“對手戲”,但可惜的是,中國部分媒體忽略了之前的語境,單獨突出了她那句“我打球不是為了國家”,并把它做成了標題。一時間,對于李娜的討伐如排山倒海般涌來,連她自己都措手不及。
這或許就是短短三個月后,李娜突然在法網發布會上崩潰的原因,因為李娜已經跌入了一個陷阱,一個說什么都容易錯的陷阱。如果這是職業生涯中的必須,那么她只能把身體插滿刺,以此來武裝到底。
但那樣的李娜,已經找不到自己。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