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文化也就是hiphop文化,Hip-Hop,中文譯名嘻哈,文化源于上世紀70年代美國黑人的一種街頭說唱文化,英文中Hip意指臀部,Hop指單腳跳,Hip-Hop則是輕扭擺臀的意思。在20世紀90年代,Hip-Hop文化登陸亞洲,勁爆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很快就傳入大陸,在大城市迅速開展。Hip-Hop文化最初是美國貧民窟的黑人表達憤怒與抗爭的載體,在幾十年時間內,借助日益發達的大眾傳媒在全球迅速傳播,Hip-Hop文化也由一開始的打碟、說唱樂、街舞、涂鴉四個基本元素發展到包括滑板、街頭籃球等表演性質的體育運動。
如今在大中城市,嘻哈文化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于年輕人來說,帶一點叛逆和追求個性的嘻哈正好能代表他們對社會和現實的看法,而由此延伸,形成青年文化的新風格。如嘻哈服飾、“嘻哈”運動用品、Rap饒舌音樂、DJ等;甚至裝扮風格亦趨近相同。如安鼻環,戴一溜數個耳環,著寬大T恤、板褲、運動靴、棒球帽,或佩戴粗粗的銀質耳環、項鏈、手環,戴墨鏡、MD隨身聽、滑板車、雙肩背包等,走起路來上下起伏,編發辮、燙爆炸頭或束發……表現得動感十足。
在多數人眼中,嘻哈還是另類的一族,其實嘻哈文化的本質,就是更自由、更自信地表達自己、證明自己。在我們這個社會環境穩定、生活優越的國家,發展到現在的嘻哈文化不再是渲染色情、暴力、消極人生態度和享樂主義,而成為集藝術、音樂、運動為一體的一種培養和鍛煉青少年表現能力、展示個性街頭文化起源。應該說亞洲街頭文化最精彩的國度是日本。特別是在國際化程度高、經濟繁榮的城市,比如東京。一說起街頭文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HIP-HOP,從某種程度上說,HIP-HOP確實也已經成為了街頭文化的代名詞。HIP-HOP起源于紐約底層的工人階級,是一種黑人文化生活的精神體現。從風格上有紐約和洛杉磯兩大流派。音樂、舞蹈、涂鴉、刺青、衣著是HIP-HOP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HIP-HOP既然出身低微,因此最初的活動場所只能是街頭,比如街舞、街頭籃球、滑板,作為一種純粹自娛自樂、自我表現、自我宣泄的文化形態存在。HIP-HOP族具有強烈的可被識別性,他們扛著錄音機招搖過市,放著喧鬧的音樂,配合夸張、眩目的舞蹈動作和永遠大一號的服飾,肆無忌憚地向人們宣稱:我們就是HIP-HOP族。日本的青少年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很大,所以HIP-HOP在日本很快就被廣大青少年接受和流行。但他們也做了一些改變,比如把涂鴉加入了自己國家的文化元素和文字,在穿著方面也不單是HIP-HOP的典型服飾,有很多搭配。日本人是內斂安靜的民族,因此HIP-HOP族也沒有那么張揚。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