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一是“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和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編者按:根據軍委、總政領導指示,總政宣傳部指導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圍繞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重要講話中提出的重大理論概括和重要戰略部署,作了概要闡釋解讀,供部隊學習參考。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這是貫穿講話的鮮明主題,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總要求。這個主題和總要求既是我們黨十六大以來一以貫之、反復強調的,也是基于對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的分析判斷提出來的。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的關鍵時刻,胡總書記提出這一總要求,鮮明地回答了我們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鄭重宣示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態度和政治決心,對于統一全黨思想,凝聚全國人民意志力量,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奮勇前進,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同時,也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政治自信和堅定立場。理解好這一論斷,學習講話就提起了綱、抓住了魂,貫徹落實就有了正確方向。
2.“四個必須”的要求。一是“必須毫不動搖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鮮明表達了我們黨必須始終高舉的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毫不動搖地高舉這一偉大旗幟,我們就能牢牢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二是“必須抓緊工作,抓緊落實,在未來5年為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鮮明表達了我們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的宏偉目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從過去的“全面建設”到現在的“全面建成”,反映了黨的政治自信、理論自信和實踐自信。三是“必須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這鮮明表達了我們必須堅持的正確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這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是引領中華民族的富強之路、復興之路、幸福之路。四是“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這鮮明表達了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應有精神狀態,就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這“四個必須”,都是關系國家前途命運、興衰成敗的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問題,是貫徹總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的關鍵所在。
3.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三個取決于”和“兩個繼續”。講話鮮明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對黨的十六大提出重要戰略機遇期判斷的重申和發展,指明了我們黨科學制定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的重要依據。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關鍵是“三個取決于”,即“取決于我們的思想認識,取決于我們的工作力度,取決于我們推進改革發展的步伐”,這分別從認識的深度、工作的力度和改革發展的速度方面,提出了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促進發展的要求。做到“兩個繼續”,即“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這體現了當代中國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只有堅持“兩個繼續”,才能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完成時代賦予我們黨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4.“兩個最重要”的基本結論。一是“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和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這深入分析了十六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取得歷史性成就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揭示了我們黨提出并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必然性和巨大指導作用。二是“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最重要的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對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的科學總結。兩個“最重要”,精辟概括了我們黨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取得的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表明了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決心。
5.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這一論斷是深刻總結10年來我國發展成就、發展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把我們黨對科學發展觀理論地位和指導作用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了一系列嚴峻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輝煌成就,充分彰顯了科學發展觀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威力。實踐表明,科學發展觀是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10年來我們取得一切成就和進步靠的是科學發展觀指引,今后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難、推動事業新發展,仍然要靠科學發展觀指導,這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6.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這闡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期性艱巨性,表明我們黨對改革發展面臨的挑戰和考驗保持著正確認識和清醒判斷。黨的十六大以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面臨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無論是思想觀念、能力素質、工作作風,還是發展方式、體制機制都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必須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7.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三個更加”。即“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這“三個更加”,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指明方向、作出部署,表明我們黨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標準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加堅定的決心”是先導,要求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科學發展。“更加有力的舉措”是關鍵,要求我們在重大決策部署上更加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更加有力地促進科學發展。“更加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要求我們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以科學的制度保障科學發展。
8.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特色”。即“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這是講話創造性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鮮明特征的理解,明確了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課題新要求。實踐特色,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中國實踐中產生發展,指導中國實踐并得到實踐檢驗的特征。理論特色,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踐經驗科學化系統化,推動理論不斷創新發展的特征。民族特色,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引領中華民族發展復興的特征。時代特色,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時代發展要求,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特征。這“四個特色”,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主要內容。
9.推進改革開放的“兩個堅持”。即“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這“兩個堅持”,有力回應了一些人對改革開放的質疑、否定和動搖,表明我們黨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我國30多年的快速發展,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和貫徹。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當前,我國正處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必須更加強調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10.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一重要論斷,用“興國之要”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行定位,用“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對發展的極端重要性作了強調,對于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夯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只有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推動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才能筑牢國家發展繁榮、人民幸福安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