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8/24/96f2f58d0fb54fb4c9af21332392a02e.jpg)
將青春奉獻給鸚哥嶺的大學生們。資料圖
陽光、海岸、沙灘、椰樹,這是去過海南的人腦海中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海南島的中部有著連綿的山脈,這里就是鸚哥嶺。源于鸚哥嶺原始森林深處的牙重河在海南第二高峰鸚咀峰背后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從高山垂落坡谷,之后蜿蜒平川,自西匯入什隆河哺育了昌化江源頭,使得鸚哥嶺有“瓊島水塔”的贊譽。這里有美麗而神秘的原始森林,還有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黎、苗族村落。
?
2007年,27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匯聚到這里,他們有著共同的信念,有著共同的目標,飽含著對這片原始森林的熱愛和珍惜,他們扎根在鸚哥嶺,一起來守護這片凈土。
原始森林的召喚
2007年,網上一封來自鸚哥嶺的“英雄帖”吸引了云南農業大學學生王合升的注意。鸚哥嶺保護區第一任站長周亞東在其中對鸚哥嶺的實際情況進行SWOT(優勢與劣勢)分析,希望能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大學生一起來保護這片原始森林。
“保護區的工作和自己想象的生活挺接近的”,專業對口的王合升曾經深入云南多個自然保護區采集動植物標本。“我師弟去過鸚哥嶺,他回來告訴我鸚哥嶺的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庇谑?,王合升主動聯系周亞東,報了名。
等到了鸚哥嶺,才發現英雄不只他一個。
來自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的王云鵬是海南土生土的黎族小伙子,畢業后原本在外面工作的他,聽說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需要一批專業人才,他辭去工作,來到鸚哥嶺。
“小時候我家附近的大山也是繁茂的森林,但因為保護不利,大樹都被砍伐,環境遭到了破壞?!被貞浧鸺亦l,王云鵬很痛惜,他將這份感情全部傾注在鸚哥嶺。
湖南農業大學畢業的瓊海妹子許碧果,是第一個來到鸚哥嶺的女孩子。“當時對自己的未來還很懵懂”,她說,雖然知道鸚哥嶺的條件艱苦,還是帶著一腔熱情堅定地告別了家人。
河南小伙兒王偉鋒也是一畢業來到鸚哥嶺,還有劉磊……
這些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年輕人從抉擇的那一刻起便與這片神秘的雨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
面積達5萬多公頃的鸚哥嶺是海南生態多樣性保存完好的熱帶雨林之一,綠色群山以綿延不絕之勢向更遠的世界蔓延,直到蔚藍的海邊,一路上,鸚哥嶺仿佛在挑戰大學生們的視覺極限。
景色壯觀,可真等這些大學生到了保護區駐地,一切就不是那么美好了。保護區成立之初,沒有辦公樓,沒有辦公設備,只有租來的一套房子,吃、住、辦公都在一起。宿舍不夠,就兩個人甚至三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全保護區只有一臺電腦,是做財務用的。所有的工作都要靠手工完成。這些,對習慣了網絡生活的大學生們來說簡直無法忍受。??
然而,更加艱難的是,保護區雖然是事業單位,但是經費需要自籌,所有經費來源就是靠每畝5塊錢的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資金十分緊張,有時甚至都無法按時發放工資。
眼前的一切讓這些大學生們心里犯了嘀咕,“這哪里是事業單位,根本就不像一個單位嘛?!?/p>
但是下一刻,他們就再也無法注意眼前的艱苦條件了,因為周亞東拿出了一份資料,是以前一些專家在鸚哥嶺地區做考察時留下的。資料上說鸚哥嶺地區有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雨林,這里有2000多種植物,還有很多是國家保護級別的野生動物。
“由于人為的破壞和保護不利,鸚哥嶺的珍貴自然資源正處于危險的境地,連最常見的獼猴也很難見到了?!敝軄問|的話徹底喚醒了大學生們?!拔覀儊磉@里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保護這里的環境嘛,”“對,如果條件那么完善也就不需要我們?!睂Υ笞匀坏臒釔?,對保護這片森林的責任心,對資源被破壞的痛惜,還有創業的熱情,使這些熱血青年忘記了困難和艱苦,以青春的豪情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鸚哥嶺地處白沙、瓊中、五指山、樂東、昌江五市縣交界處,周邊有6個鄉鎮,19個自然村,有18000多人,是海南最偏僻和貧困落后的地區。散落在其中的黎、苗族村落的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在村民們的傳統觀念里,大山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可匠陨?,靠水吃水,沒柴做飯了就上山砍樹,農閑了就上山打獵,還有村民到河里毒魚炸魚。
鸚哥嶺保護區的大學生們任務艱巨。雖然成立了保護區,但周邊老百姓都不知道保護區的邊界在哪里,這給保護區開展工作增加了很多麻煩。
2008年5月份,保護區決定要在220公里的邊界線上埋設界樁和界碑。界樁、界碑的埋設點都是先用GPS導航確定后再到實地去找。
“鸚哥嶺保護區邊界線太長,而且很多地方都是沒有道路進去?!蓖鮽ヤh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重達三四百斤的標樁,全靠大學生和220多名護林員一起,肩扛、手抬、背負,艱難地運進深山。
火熱的太陽曬烤著他們的皮膚,只有趁夜幕降臨,這些大學生們才能感受到一絲清爽的涼意。
為了加快工作進度,這群大學生們跟護林員一起同吃同住,有時候夜晚也要睡在山上。能回到村子的夜晚,他們就給村民做保護森林和防火的宣傳。有時找不到地方睡覺,他們就在村民家的走廊上、廚房里、房頂上搭帳篷。200多公里邊界上,他們埋了12個界碑、120個標樁,這么大的工作量,僅僅用了一個多月就完成了。雖然很辛苦,但卻過得很充實。
然而付出并不一定會有回報,相反還招來了“惡果”。村民們認為保護區埋了界樁以后,他們不能再去保護區砍樹、打獵、采蜜、挖靈芝,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怨恨和誤解在村民和大學生之間滋生。辛辛苦苦埋下去的界樁被村民們打斷,宣傳牌被村民們涂掉,27名大學生中甚至還有人受到村民的威脅。
這樣的誤解,仿佛在數九寒天被人當頭澆了一瓢冷水,他們覺得委屈,感到迷茫,為什么這么努力地工作,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但是困難沒有嚇退他們,挫折阻止不了他們。痛定思痛,他們開始反思,一起討論,努力尋找失敗的原因。這個時候,香港嘉道理農場為他們請來了專家,幫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專家們為他們帶來國外一些保護區管理的經驗和教訓,同時也將“社區共建”引進了保護區。大學生們聽后茅塞頓開。
原來,之前的工作一直都把村民當作“敵人”,在社區工作中只有“不準”和“要求”,缺少引導和溝通,而事實上村民既可以是破壞森林的主體,同時也可以成為保護森林的最直接力量。
明白了這一點,下面的工作就有了方向。但是與村民的關系并不會馬上改善,工作還是要一步步地做。經過大家討論,決定先找一個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定在了位于保護區范圍內的道銀村。
道銀村是一個非常偏僻窮困的小山村,全村只有幾十個人,村民們思想閉塞,還保持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方式,與外界溝通的只有一條寬不足半米的蜿蜒崎嶇的山路。進了道銀村,就等于與世隔絕了?!拔蚁肴サ楞y村做社區工作”,王云鵬,27名大學生中唯一一個黎族人,這樣表示。
于是他和同是海南人的廖高峰一起去了道銀村,一住就是半年多。
“我們進去的時候,道銀村連公廁都沒有,村民們養的豬也是四處亂跑,衛生條件很不好?!蓖踉迄i說,在專家的幫助下,他們為道銀村搭建起了環保的堆肥旱廁,還建起了軟床豬舍--在豬圈里面鋪上一層稻草,稻草吸收了豬的糞便后變成很好的有機肥。他們還引進了稻鴨共育技術,劃出禁漁區,徹底改變了道銀村原始的生活方式。村民說:“現在我們自己養豬養鴨,不用上山打獵就有肉吃了?!?/p>
道銀村社區工作的成功給這些大學生們帶來了強大的信心和更飽滿的熱情。他們迅速將道銀社區的經驗推廣到保護區周邊其他社區。
“不積溪流無以至江海,不積寸土無以至高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爆F在,道銀村的鄉親們和鸚哥嶺的大學生親如一家,和諧地相處。
把毀林人變成了護林人
“保護森林,人人有責”、“保護鸚哥嶺,保護水源林”,每年12月份,鸚哥嶺的200多名護林員都會穿著統一的服裝,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這樣的口號,在白沙縣城內宣傳游行。有誰會想到這樣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護林隊伍完全是由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們組成的呢?
鸚哥嶺的大學生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怎樣改變村民貧窮的現狀,如何讓村民支持他們的工作。隨著對當地情況逐漸了解,他們越來越認識到,保護森林光靠這27個人不行,還得靠世代生活在鸚哥嶺上的村民們。
為了能和村民們交上朋友,大學生們經常往村莊跑,和村民聊天、談心。黎族同胞好客愛酒,他們學著和他們一起喝酒。王偉鋒剛來時滴酒不沾,現在來2斤米酒他也不懼了。
時間久了,村民逐漸有了環境保護的概念。這樣還不夠,一定要把他們變成精干的護林隊伍。
?
聲明:所有來源為“??谕韴蟆?、“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