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小朋友和爺爺參加北京市朝陽區舉辦的社區中秋聯歡活動。當天,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委員會、呼家樓街道辦事處及當地社區建設協調委員會邀請屬地100個家庭,共同賞民俗、吃月餅,慶祝傳統中秋佳節。這些家庭中包括國際友人、軍人家庭、民工家庭、殘疾人家庭等,聯歡活動使平日里見面不多的鄰里共聚一堂,其樂融融。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新華網濟南9月22日電(記者劉寶森 駱珺)在河北保定一個建筑工地打工的蔡瑞明這個中秋節不打算回家,節前一天,他的妻子從浙江老家趕到工地,再和他一起到150公里以外的北京旅游。
????“我們想用這種方式度過中秋,就不和老人、孩子一起過了,現在不是流行假期旅游嗎?”已經打工10多年的蔡瑞明說,“保定和浙江比,離北京近得多,外出旅游也方便得多。”
????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千百年以來,人們在這一天放下手中工作,回到老家與親人團聚。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假期出游,中秋合家團圓的傳統悄然改變。
????蔡瑞明說,這兩年中秋一直都沒有和家人團聚,一方面工作太忙走不開,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讓平時回家變得容易。如從保定到北京再到杭州,全坐動車總共只要12個小時,比過去乘慢車要省近一半的時間。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認為,雖然中秋“人月兩圓”的傳統仍然是主流,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正在這一傳統內部打開缺口。
????中國調查網在9月16日發起的一項“中秋過節回家嗎”的調查顯示,選擇回家的占45.5%,不回家的占54.5%。同時,年輕人成為外出的主力,接受調查者一半以上年齡在20歲-25歲之間。
????在濟南某公司剛剛工作2年的崔天月表示,中秋時節比較適合旅游,計劃去周邊地區玩玩。同時,隨著帶薪休假的逐步完善,不少市民也在中秋節休假,給自己一個較長的修整時間。
????山東部分旅行社對中秋小長假市場頗為看好,近日推出不少特色游吸引游客,如 中秋國慶期間的短線游,一些發往濟南周邊地區的游樂線路增為日發。
????記者發現,除了節日不返鄉團聚外,吃月餅、祭月賞月等象征團圓的習俗,隨著社會的變遷,味道也變得越來越淡。
????如當了千年中秋“主角”的月餅每年卻總是周期性地陷入爭議中。在濟南某機關負責后勤采購的周莉說,月餅現在更大程度上扮演中秋符號的角色,不再是節日消費的首選。今年單位就中秋福利征求意見時,絕大多數人將月餅排除在名單之外。
????濟南大潤發超市一位銷售人員介紹說,每年中秋節,福利團購占據了月餅總銷售的七成多。但從這兩年的銷售反饋來看,很多企業的中秋福利開始用花生油、水果等代替月餅。
???中國調查網“中秋節吃月餅”的調查顯示,25.8%的人特別喜歡,高達52.8%的人表示一般,21.4%的人表示不喜歡。不少網民認為,月餅是中秋節最穩妥,但又最沒有創意的禮物。
????盡管中秋傳統受到一定沖擊,不少人仍認為,中秋傳統的變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無論怎么變,只是外在形式的變化,蘊含的憧憬幸福生活、祈求合家安康的內核沒有改變。
????王忠武說,在壓力日甚的快節奏生活中,人們對中秋的渴望不可能局限在特定活動上,多元化的過節方式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但應注意在活動過程中更多地注入文化內涵,才能讓節日傳統真正回歸生活。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