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 軍
最近,國內多個省市承諾于今年年底前出臺異地高考(微博)方案,此消息一出,牽動著許多非當地戶籍家長的心。本月初,黑龍江省率先公布了2013年異地高考方案,其中明確了參加異地高考的具體條件。11月15日,非北京籍家長志愿者們收到了北京市教委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其中明確表示,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實施方案,原則上將于今年年底前出臺?!暗劝?,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看到北京市教委的公開答復后,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非京籍戶口的禹女士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她說:“總算有指望了,不管有多少限制條件,只要明確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p>
據記者了解,關于異地高考的各種信息一直備受關注。各地的異地高考政策只是一方面,而隱藏在政策背后的,是更深層次的含義。
有人歡迎有人反對
“教育公平!隱藏在異地高考背后的其實就是教育公平問題。異地高考政策的實施,是全面實現教育公平的破冰之舉。”對于目前被各界熱議和強烈關注的異地高考政策,從事教育研究多年的北京某高教研究所的劉教授認為,“雖然各地的異地高考方案都有一些前置條件,但這一政策只要開始實行,就非常值得期待?!?/p>
據了解,2012年8月31日,國務院轉發了教育部等四大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此后,異地高考方案成為非當地戶籍家庭關注的熱點。
為此,相關利益各方也通過媒體進行了激烈的觀點交鋒:擁有本地戶籍方對于所在省市正在研究的異地高考方案,大多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該政策的出臺可能會從根本上破壞目前的教育屬地管理,從而涌現出大量的為高考而進入的人員、甚至戶籍遷移,這將對本地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造成強烈沖擊,尤其對戶籍生源的升學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非本地戶籍方對該政策則表示支持。他們認為,目前的戶籍政策帶有計劃經濟和戶籍歧視色彩,既不利于人才的流動和管理,也不利于教育資源的分配公平。
對于上述兩方觀點,因戶籍問題被迫返鄉參加高考的山東籍學生小王對記者說:“這是一個怪現象,越是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發達省市,對于異地高考的抵觸越激烈。以北京市為例,與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比例很高,但該市在高考成績方面的表現卻不如很多優秀教育資源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被一些學生和家長稱之為"高考洼地"。然而,北京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重點院校的錄取方面卻發揮得淋漓盡致,這讓很多非京籍家長難以接受。例如,相同的高考成績,在北京參加高考就能考上一所較好的大學,但我回到山東參加高考,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學就不錯了,這就是差異。這種現狀公平嗎?”
10月25日,非京籍學生家長志愿者將有家長聯合簽名的書面申請交至北京市教委,要求公開隨遷子女就讀地升學考試具體辦法的調研情況、北京市教育資源數據及教育均衡的計劃措施。當日,北京市教委承諾,將于11月15日就申請書給予回復。11月15日,這些志愿者收到了北京市教委發布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
據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13個省市已明確表態,將在今年年底出臺相應的異地高考方案。近日,黑龍江省的異地高考方案已率先出臺。從該方案的公布情況來看,異地高考的準入門檻沒有想象中高。
為教育公平改革鋪路
隨著《蝸居》等影視劇的熱播和《逃離北上廣》系列圖書的熱銷,人們開始關注在大城市打拼的非戶籍人員的生存壓力以及其下一代的教育問題。
“我們就在這個城市工作,而且已經工作了很多年,但因為沒有戶口,我們的孩子即使一直在這里上學,也不能在當地參加高考,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個難以解決的大問題?!睂τ谝驊艏l的子女教育問題,兒子正面臨“幼升小”難題的江蘇籍在京人員李女士難以釋懷,“孩子還這么小就得離開我們回老家去上學,我們根本放心不下??梢诒本┥蠈W,所用的教材跟老家的完全不一樣,以后怎么回去參加考試?太愁人了?!?/p>
根據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我國現有進城務工人員 2.45億人,有3000多萬務工人員子女正在接受義務教育。其中,有2000多萬子女跟隨父母進城;有1000多萬子女留守在父母的老家。2003年出臺的文件允許隨遷子女在義務學校就讀,隨父母進城的隨遷子女約有79.4%在公辦學校就讀;10%在政府購買扶持的民辦學校就讀;3%在進城務工人員自己組織的民辦學校就讀?,F在10年過去了,這些孩子正面臨著中考、高考難關。為此,教育部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提出在有準入條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積極解決異地高考這一難題。
近年來,一直為企業人員招聘而犯愁的北京某公司行政主管姜小姐說:“很多應聘人員條件都不錯,但由于不是北京戶籍,所以都惦記著回老家去,主要是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彼J為,異地高考政策就是教育公平改革的試水,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戶籍、學籍等表面問題。如果教育公平問題不能得到根本解決,不僅會影響到國家的人才戰略,更會嚴重制約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一場公心與私心的博弈
對于解決非本地戶籍隨遷人員子女的上學問題,也有人提出了多個解決辦法。如安徽籍在京人士胡女士認為:“要想解決教育公平問題,除了實行異地高考外,還有其他一些辦法可以嘗試,比如全國各省市按一本、二本、三本來統一確定錄取比例,即根據各類高校的學位數量和當年的報考人數來確定其當年的錄取比例,各省市統一按此比例進行錄取。具體來說,比如一本院校今年共有50萬個學位,高考人數為500萬人,那么,各省市的一本錄取比例即統一為10%,各高校根據這一標準來劃錄取分數線。這樣一來,教育資源就可以合理分配了。”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的高考報名制度依托的主要是戶籍制度和學籍制度。根據國內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戶籍變遷途徑相對有限。因此,對于北京、上海等戶籍背后承載著一定利益的大中城市來說,戶籍人員的增速明顯高于注銷速度。“期待也好,反對也罷,其實就是一場私心和公心的博弈,在這里面,個體在博奕,政府也在博弈。很明顯,之所以推行異地高考,一是各地非本地戶籍人員的子女隨遷問題越來越突出;二是戶籍制度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利益太重,難以割舍,改革難度較大?!睂τ谀壳叭藗儗Ξ惖馗呖嫉挠^點爭辯,北京市民戴先生認為,“異地高考政策是一個解燃眉之急的折中方案,由于其觸及到了本地戶籍人員的利益,他們自然會反對,會維護自身利益,這無可厚非。所以,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戶籍居民要求維護現在的高考報名制度,拒絕異地高考政策出臺的做法并沒有錯。畢竟,無論是獲得北京戶籍還是上海戶籍,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努力得來的?!?/p>
在采訪中,不少受訪者對記者表示,教育公平改革需要時間,應該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搞一刀切。
?
?
聲明:所有來源為“??谕韴蟆?、“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