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2日電綜合報道,在被婉拒后一個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1日終于啟程訪美,并將于當地時間22日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安倍啟程前強調一方面強調修復日美同盟,一方面抨擊中國;安倍政權高層也同時軟硬兼施應對日韓、日俄領土爭議。有分析稱,安倍政權在外交方面兩面性逐漸明晰,有聯美遏華的傾向。
對美——修復關系
自日本自民黨去年年底重新執政以來,安倍晉三一直努力修復日美同盟關系。安倍上臺后反復強調日美同盟關系在民主黨執政時期受到損壞,并積極推動訪美事宜,實現日美首腦會談。分析認為,安倍此行訪美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走親訪友”,還需帶上一些“拿得出手的上門禮”,如在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等領域拿出具體成果。
然而安倍是否能拿出這些“上門禮”仍存諸多不確定性。在啟程前,安倍晉三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時頗強調訪美“形式”,似乎反映出安倍政權在美方要求上的“心虛”。安倍說,雖然此次日美首腦會談的內容也非常重要,但是明確地向世界展示日美同盟關系的修復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并不要求美國做這做那,日本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傳達這個信息,日美同盟的關系就會得到強化。”
在美方要求的數項成果中,日本僅允許將進口的牛肉月齡標準從現行的20個月以下放寬至30個月以下,對美國“聊表寸心”。但在更重要的領域上,日本的態度多曖昧不明。駐日美軍基地搬遷問題已僵持多年,美方希望日本官方能拿出具體解決成果。根據日美協議,美軍普天間機場(位于沖繩縣宜野灣市)將遷至該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但沖繩縣從政府到民間一直堅持反對態度,“魚鷹”機部署、美軍行為不端問題更令當地民眾反美情緒高漲。
TPP問題則更加棘手,先不提日本大批憂慮國內產業被沖擊的經濟界代表,即使在自民黨內部對TPP問題也看法不一。TPP是由美國主導的貿易組織,也是美國重返亞太的關鍵一環,美國十分重視日本是否能答應參加TPP談判。然而,安倍卻一再宣稱“若TPP廢除所有關稅將不參加談判”,因為TPP問題涉及農業以及在選舉中有很大影響力的既得利益集團農協,如果在TPP等問題上“不得民心”,將危及自民黨參議院選舉的前景。
此外,美國還希望在日本批準《海牙公約》一事上取得進展。日本是唯一未在這項1980年達成的公約上簽字的主要工業國之一。這項公約的目的是解決在國際婚姻破裂后婚姻一方逃亡國外后所帶走兒童返國的問題。
對華——矛盾重重
雖然安倍晉三此次訪美的“伴手禮”未必符合美國期待,但他所期待之事卻更多。本月16日,安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談及中日關系及歷史問題,卻要求該報在訪美時刊登,渲染日本“受害者”形象,頗有尋求美方在中日島嶼爭端中對日本支持的傾向。
安倍在專訪中對中國抨擊之意盡顯。他聲稱“同日本和其他亞洲鄰國的沖突是中國根深蒂固的需求”,還大談釣魚島問題的“遏制”計劃,其中包括增加軍費開支,加強同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聯系,并強調美國在亞洲存在的重要性,因為這樣能阻止中國“掠奪他國的領土”。
媒體稱,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安倍三番五次發表自相矛盾的涉華言論。他一面聲稱“不打算關閉對話之門”,一面挑起所謂“中國海軍艦艇火控雷達瞄準日方艦機”的輿論戰;一面強調中日關系對日本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聲稱希望兩國關系回到“戰略互惠關系的原點”,一面卻增加軍費開支,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強硬,破壞兩國關系。
有分析稱,安倍不斷釋放混亂信息,原因在于政策方向不清。既想跟中國搞好關系促進國內經濟形勢好轉,又想利用“中國威脅論”贏得國民對強硬外交政策的支持,從而為未來修改防衛大綱、增強軍事力量做輿論準備,同時還想拉攏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選邊站”,就相關問題向中方施壓。
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曾經熱衷于東亞共同體,但是卻遭到美國的重重阻擊而下臺,安倍晉三則改弦易轍,修復親美的外交路線。而無論出訪東南亞還是強化日美關系都有個潛在的假定,那就是應對不斷崛起的中國。安倍內閣高官在多個不同場合都提到“中國威脅”。在GDP被中國超過之后,日本也陷入焦慮之中,恐懼于在地區與全球格局中被邊緣化,因此,日本政府對華政策漸趨強硬。
對韓俄——軟硬兼施
在安倍晉三訪美之際,自民黨高層也沒閑著,在日韓、日俄領土爭議問題上“出擊”,但效果如何暫未有答案。對韓國,安倍政權一邊強調深化兩國互信,一邊又想方設法為歷史問題翻案,派高官參加“竹島日”活動。對俄羅斯,安倍則派出黨內元老、前首相森喜朗攜自己的親筆信訪俄,與普京會談期待解決領土糾紛。這也被日本媒體形容成安倍政府“走鋼絲”般求平衡,在對外和對內的態度上頻頻使出“兩面派”手段。
在韓國新世界黨總統候選人樸槿惠去年年底當選韓國總統后,安倍立即作出反應,屢屢強調與樸槿惠“特殊緣分”,并稱自己的外祖父(岸信介)和父親(安倍晉太郎)與樸槿惠的父親、韓國前總統樸正熙“關系親密”。但這一“拉關系”的言論并未得到樸槿惠方面的熱切回應,因為安倍在上臺后就提出可能修改對日本的侵略歷史表示反省和道歉的“村山談話”和承認日軍強征慰安婦的“河野談話”。
此舉立即招致韓國的強烈反對。樸槿惠本月與日本前眾院議長河野洋平在首爾舉行會談時明確要求日本積極應對歷史問題,“希望日本能站在真正理解被殖民統治的受害者痛苦的立場上。”
在日韓島嶼爭議上,安倍政府也并未退讓。2月22日,日本島根縣主辦的“竹島日”活動將舉行,屆時日本政、官界和民間團體的右翼人士大舉參加,主張日本對該島的領土主權。島根縣于2006年將每年2月22日指定為“竹島日”舉行紀念活動。而日本政府首次派遣副部長級官員——內閣部政務官島尻安伊子參加活動,引發韓國的強烈譴責。
相較之下,日本政府在領土爭議問題上對俄羅斯的態度軟得多。日本前首相、安倍特使森喜朗21日攜帶首相親筆信在克里姆林宮會晤俄總統普京,商討日俄領土爭議的解決方案。日本共同社消息稱,森喜朗和普京在會談中就《伊爾庫茨克聲明》的重要性取得了一致。據悉,1956年的《日蘇共同宣言》規定,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后,北方四島(日俄爭議領土,俄稱南千島群島)中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占爭議地區領土面積的6%)將歸還日本。2001年3月的日俄《伊爾庫茨克聲明》確認了該宣言的有效性。
普京曾于去年3月表示要以“平局”解決領土問題。他向森喜朗解釋稱,所謂“平局”就是沒有勝負的解決,是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然而日本政府屢屢強調,關于北方四島問題,日本政府依然堅持四小島完整歸還的立場不變。森喜朗此行是否收到了安倍期待的效果,暫無法知曉。(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