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我們準備了1萬枝鮮花、1萬條祈福帶,1萬張思念卡,免費發放給前來祭奠的市民。描碑、刷墓、種樹,也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市民祭奠親人的選擇。”清明前夕,記者走訪徐州市各大公墓,和往年相比,更多溫馨的細節映入眼簾。對于有著濃厚喪葬習俗的徐州來說,今年的清明少了一些煙塵,多了一些清新。
花園式公墓:
給逝者一個靜謐的歸宿
3月28日,徐州雙山公墓迎來了祭掃高峰。青石道路擺滿了盛開的鮮花,輕柔的音樂在上空盤旋,墓碑安靜整齊地排列。
“打造‘花園式公墓’,建設生態園林式墓地,是我們的發展理念。”雙山公墓管理處處長郜波說,“我們管理的不僅是墓地,更是逝者靜謐的家園。”
幾年前的雙山公墓,因為疏于管理,前來祭奠的市民在墓碑前燒紙,遠遠看起來整個山都在“冒黑煙”。現在,經過精心管理,200多畝的雙山公墓,綠化面積達到了95%以上。清明前夕,為營造良好的氛圍,公墓特地購進上千盆鮮花,新栽種大批苗木。
清新美麗的墓園環境感染了很多前來掃墓的市民。在入口處的錫箔紙免費換取盆花處,鮮花不斷被市民領走,錫箔紙則越堆越高。市民表示,“墓園很整潔很漂亮,都不忍心燒紙了。”
溫情祭奠:
遠去的親人不會孤單
“一朵鮮花一顆心,朵朵鮮花寄親情。一束鮮花一片情,束束鮮花慰先靈。”在南郊的徐州公墓,倡導鮮花祭奠的標語懸掛在入口處。
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多寄托哀思的途徑,徐州公墓推出了多項免費服務和有償服務。在公墓入口處,市民可以免費領取焚祭桶,也可用燒紙、鞭炮等免費換取鮮花、祈福帶、思念卡。公墓管理處處長張晶告訴記者:“推廣鮮花、祈福墻、時空信箱、描碑等多種服務,讓市民有了更多寄托哀思的選擇。”
在觀察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市民帶著鮮花、貢果等前來祭祀。尤其是年輕人,喜歡選擇環保、文明的祭奠方式。
在公墓內的祈福墻上,寫滿了市民對已故親人的追思,不少人看著祈福墻上的話語,傷感之情油然而生。在提筆之際,已熱淚盈眶。
“無煙清明”:
更要提倡“綠色喪葬”
在徐州各大公墓,今年特別推出了“焚祭區”,供市民祭奠已故親人。在徐州公墓大門外的焚祭區,記者看到焚祭區中央是焚燒塔,用于人們焚燒花圈和雜物,周圍是十二生肖雕塑,雕塑下是紙箔焚祭池。市民可以根據已故親人的屬相在焚祭池內焚燒紙箔。不過,這些特設的“焚祭區”卻遭受了冷遇,沒有人前往焚祭。
在采訪中,一些攜帶錫箔紙的市民表示,更愿意接受祭奠小桶在墓前焚燒。
專家指出,“無煙公墓”公共政策的出臺,不能只是相關部門的“一廂情愿”,需要探索更為積極、穩妥的方式,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滿足市民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無煙清明”。
同時,記者了解到,更多科學、環保的喪葬模式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例如,徐州公墓新推出的草坪葬、樹葬墓、壁葬墓等經濟環保的喪葬方式,受到了市民的關注和肯定,成為文明祭奠、環保祭奠的又一推動方式。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