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72小時黃金救援:信息透明成“鐵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3-04-23 16:14

    ????4月22日,百年古鎮——蘆山雙石老街空空蕩蕩,居民早已從損毀的房屋中撤離,一條裂縫貫穿了整條古鎮老街。中新社發陳超 攝??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題:72小時黃金救援:信息透明漸成救災“鐵律”

      中新社記者 周銳

      4月20日8時2分,中國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各方救援力量隨即和時間展開賽跑。從過去72小時情況來看,此次地震信息發布較以前更為透明。從官方和災區傳出的及時全面的信息,讓各界第一時間了解災情和救援進展,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也提高了社會組織的配合效率。

      當災難不再被封鎖在現場,謠言也就在不斷匯聚的事實中失去了立足之地。在“信息透明”的基礎上,“收拾行李去災區”的口號不再熱門,“不專業就不添亂”、“給專業救援隊伍讓路”成為民間的主流聲音。

      和5年前汶川大地震時相比,本次地震的信息披露更為快速。震后53秒,第一條和地震相關的微博在網絡上出現。1分鐘后,中國地震局發布地震消息。12分鐘后,地震局將地震強度由“5.9級左右“修正為“7.0”級,并在此后啟動地震應急Ⅰ級響應,加強對各方面救援力量的統籌協調。

      四川省政府在地震發生四小時后,就在成都召開了首次新聞發布會,披露震情和搶險措施。過去72小時里已五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傷亡人數、救災進展等各方高度關注事項的最新情況。信息統一發布,確保了及時準確、渠道通暢、口徑統一。國家氣象局、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各部委也動態發布天氣、電力、通訊等和救災高度相關的信息。

      中國媒體迅速做出反應,調動四川當地和周邊的記者,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發回消息。中央電視臺中斷正在播放的節目,開始全天候滾動報道救災相關資訊。地方電視臺也紛紛將目光轉向蘆山,拉開直播窗口。冒著滾石沖向災區最前面的人中,有部隊官兵、醫護人員,也有新聞記者。

      除了傳統媒體大眾傳播式的報道,互動性更強的新媒體平臺成為此次救災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20日上午,正當眾人為難以聯系震中蘆山著急的時候,中新社四川分社記者劉忠俊11點26分在由蘆山縣城前往龍門重災區途中通過微信將現場圖片發上了網。災區民眾、一線救援人員發出的一條條微博、微信在網絡上被大量關注。“不要忽略寶興”、“我們亟需藥品和帳篷”等一些反映災害情況的個人話語迅速成為公共議題。

      各類信息不受阻礙地不斷傳出,讓相關機構得以各展所長,在網絡上搭建起尋人、救援、捐助、防震知識普及、辟謠等多個綜合平臺,通過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極大提高了救援效率。而事實的不斷匯聚,也大大壓縮了傳謠、炒作等不良行為的生存空間。

      除了提升救援效率,信息透明帶來的另一個顯著效果就是信任的積累。地震傷亡數字、受災人口等信息滾動更新、及時發布,減少了公眾的猜疑,網絡上質疑的聲音明顯變少。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情況下,不再為“入場”煩惱的媒體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現救災一線情況,減少煽情,更多發出理性聲音。而在透明的信息環境中,社會各界對災區現場情況的了解和對專業救援人士的信任也日趨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救災不一定去現場”。

      “給生命讓出通道”、“不要不停地向災區撥打電話”等“行為準則”在網絡自發傳遞,政府、社會及民眾之間的互動達到前所未有高度。

      目前,“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但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救援人員都會繼續和時間賽跑。而通過這一次事件的檢驗,“信息透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進一步深入人心,未來有望逐漸成為中國各級政府應對災害事件和突發情況的“鐵律”。(完)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 [編輯:劉瀚濤]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