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4/25/c7413f5f61b8b8d2678cc08da36318fa.jpg)
陵水分界洲島,潛水的游客欣喜地發現了一個海參。 記者宋國強 攝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4/25/fb8a32624771bf162d5fd3abedd2a09a.jpg)
游客乘坐游艇暢游三亞灣。 記者 蘇建強 攝 (資料照片)
快速發展的中國旅游業,從1992年開始每年都會推出一個“年旅游主題”。今年1月1日,中國海洋旅游年啟動儀式在我省三亞舉行,這是國家旅游局第三次選擇在海南舉辦主題年啟動儀式,海南在中國旅游業的特殊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從1996年1月1日中國休閑度假游在亞龍灣啟動,17年間,不但1996年就在亞龍灣誕生了中國第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海南也成為國際品牌度假酒店登陸中國的橋頭堡,中國休閑度假的風向標。憑借著中國唯一熱帶島嶼省的資源優勢,一路領跑中國濱海度假旅游十余年。
從“96·1·1”到“13·1·1”,在中國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推出的中國海洋旅游主題年活動,標志著一直以來以名山大川觀光游為優勢的中國旅游,開始邁向更加廣闊的海洋。如同17年前一樣,國家旅游局又一次將領跑的大旗交給海南,海南又一次被推向中國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潮頭。
正朝著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邁進的海南,如何盡快實現從“濱海”向“海洋”的大踏步邁進?怎么給剛剛起步的中國海洋旅游,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海南范本”?無論是中國旅游業界還是海南的實踐者們,都在思考。
從新年第一天起,海南的2013年似乎就注定了與“海洋旅游”四個字捆在了一起。
1月1日,中國海洋旅游年在三亞啟動;半個月之后,海南分界洲島成為中國首個海島型5A級景區;1月下旬,三亞海洋旅游規劃獲得通過,成為在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推出的首個海洋旅游規劃;今天,海南本土企業海航集團旗下的中國首艘豪華郵輪“海娜號”從三亞鳳凰島啟航,結束中國沒有自己郵輪的歷史……
剛剛起步的中國海洋旅游,在南海進行得熱火朝天。
1月25日,《中國旅游報》總編輯高舜禮從北京飛到海南,與我省的旅游官員、專家就中國海洋旅游未來、海南如何引領中國海洋旅游發展等一系列業界關注的熱點,展開了探討。
海洋契機
話題從中國海洋旅游年的啟動展開。“選擇在海南舉辦這個啟動儀式,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的。畢竟,海南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又具有發展濱海旅游的成功經驗。”高舜禮說,在國家提出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海洋旅游主題受到社會和業界的高度關注。
海南怎么看待這次契機?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說,2013年中國海洋旅游年的啟動,與17年前在亞龍灣舉行的1996年中國休閑度假游開幕式,對海南旅游乃至中國旅游都有重要意義。如今被業界稱為“96·1·1”的那次開幕式,開了中國休閑度假的先河。正是在那一年,中國第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凱萊度假酒店開業,開放式的大堂、穿著花襯衫的工作人員,都讓剛剛接受了國際商務酒店的酒店星評人員大跌眼鏡,并因此改變了中國酒店的評星標準。
也正是以“96·1·1”為起點,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酒店將海南作為進入中國的橋頭堡。“現在,海南五星級標準的度假酒店已達到70家。”陸志遠說,亞龍灣更成為中國高端度假的代名詞,而且海棠灣、清水灣等又一批度假海灣也開始走向市場。他認為,大力發展海洋旅游是海南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內在要求,國際旅游島的發展目標就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更進一步提出要重點發展濱海度假旅游、海洋觀光旅游、海島旅游、郵輪旅游、游艇旅游、海上運動旅游等,打造世界級海洋探奇景觀區,實現海洋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的有機結合等,為海南海洋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
陸志遠用統計數據進一步證明了海洋旅游在海南扮演的重要角色:2011年,海南海洋生產總值達到612億元,約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7%,以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服務業等為主的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4億元,如剔除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實現增加值122.14億元,海南濱海旅游業增加值達106.3億元,占全省旅游業增加值173.79億元的61.17%,達到國際平均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海南新一輪發展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能否用好國家拉動消費這一重要機遇,釋放海南資源、環境和政策‘紅利’,主要取決于海南自身的工作。”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則把這次啟動儀式看做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又一契機。他認為,我國正進入消費主導的發展型新階段,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近年來一系列國家政策和大型活動頻頻“眷顧”海南,都為海南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機遇。
省旅游委巡視員陳耀認為,這是中國旅游產品轉型的又一次突破。作為多年以大陸型觀光產品為主的中國旅游,在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正開始嘗試著邁向海洋,這對上千年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而言,無論在文化還是產品上,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從“濱”到“海”
中國旅游界有個共識:中國旅游看“兩南”,海南和云南。但中國海洋旅游,無疑只看“一南”———海南。
“無論擁有的資源還是目前的發展水平,海南海洋旅游都引領著中國海洋旅游。但如何實現從‘濱海’到‘海洋’的邁進,是海南急需突破的一個問題。”高舜禮認為,在引領中國濱海度假十余年后,海南需要向更廣闊的海洋邁進。
這其實也是陸志遠希望海南發展海洋旅游率先破題的問題。他坦言,十余年來,海南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濱海度假旅游,建設了一批有影響的度假區,全省度假酒店在數量和檔次上都走在全國前列。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體驗海洋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海南迫切需要在成功發展“濱”旅游的良好基礎上,做好“海”旅游的文章,責無旁貸承擔起為中國海洋旅游探路的重任。
他認為,應該選擇游艇經濟作為海南海洋旅游產品開發的切入點,這將是推動海南海洋旅游由“海岸”真正走向“海洋”,實現海洋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國際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表明,當地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就開始萌芽。去年我國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游艇產業將是我國繼汽車產業后又一個黃金產業。
遲福林則建議,以三沙設市為依托,加快海洋旅游開發步伐。對于海洋旅游的開發,他建言:要堅持高端定位、高規格布局,要明確實現景點與生態相統一、人與自然相和諧、融海洋觀光、教育、探險、水上運動、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目標;要堅持嚴格準入,保護為先;要堅持循序推進、梯度開發;要加強更高層次的協調能力。涉及海洋旅游管理的部門眾多,除海監、漁政、海事、海關和海警等5家海洋管理部門外,還有旅游、交通運輸、國土環資、文體、工商、安全生產、物價、保護區等多個部門。海洋旅游管理條塊分割,職能交叉并且存在管理空白,統籌協調難度大,需要更高層次的協調能力。
圍繞著從“濱”到“海”的發展,陸志遠認為,要大力配套發展海洋旅游制造業。目前世界游艇年消費額高達400億美元,如果加上相關的維修、管理、娛樂等費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經濟收入超過500億美元。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海南發展游艇裝備制造業的潛在市場空間非常巨大。游艇除了本身價值不菲外,游艇業形成的產業鏈不僅可以吸收大量的勞動力,還可以為當地政府帶來大量的稅收收入。
海南經驗
盡管海南發展海洋旅游面臨著需要突破的瓶頸,但高舜禮坦言,對于國內沿海省份而言,海南已經是學習的榜樣。尤其是今年海洋旅游主題年,更令不少省市掀起了發展海洋旅游的高潮。“海南作為領跑者,是否可以為其他省市提供經驗,或是借鑒?”高舜禮認為,這也是海南作為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試驗區的一項重大責任。
“我們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三條經驗,我認為對大家都非常有啟發和借鑒意義。”陸志遠說,第一條就是高品質的規劃,這是成功的基礎。亞龍灣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人看到的是現在亞龍灣的高端酒店成片成群,但其實都源于其規劃的前瞻性,以及對規劃的尊重和嚴格遵守。
亞龍灣項目成功后,其中心廣場北部的一條狹長綠地成了香餑餑,很多開發商都想拿到這塊稀缺的一線海景地。“但這塊綠地相當于亞龍灣的肺,如果僅僅沖著商業利益開發了,亞龍灣也就不是現在這樣了。”陸志遠坦言,正是因為有了亞龍灣的實踐,海南在推出海棠灣、清水灣這些高端度假勝地時,就更加注重高品質的規劃。
“其二是避免低水平開發,再就是要有國際思維。”他認為,海南濱海旅游開發之所以走在全國前列,自然資源一流是基礎,但一流的資源還要一流的規劃包裝,海南邀請了一大批國際一流團隊進入海南,加之一批國際高端人才也隨著國際品牌酒店而進入海南,提升了海南的國際化水平。
具體到海洋旅游產品的開發,陳耀認為應該引起國內注重的有三個方面。
首先要認識到海洋產品最核心的是沙灘,沙灘是海洋與海岸的連接帶、是濱海活動的承載帶,也是濱海生態的過渡帶,尤其好的沙灘更是海洋旅游的核心資源,一定要開發為公共性產品,否則將會大大降低旅游產品的價值。
其次是在防止低水平開發的同時,還要阻止高水平的重復開發,對于海洋旅游產品的開發,一定要研究海洋旅游的規律。比如國內一個沿海發達省,就要其旅游規劃中規劃了兩個郵輪母港,而且希望各個沿海城市都朝這一目標看齊,但郵輪的停靠,其實更多考慮的是時間、資源等方面的配套。
第三:海洋旅游的自然資源大同小異,包括海灘、海面、海岸等,這些資源大都相同,如果只建設高星級酒店,大家的區別僅僅就是氣候的差異、生態的好壞。“千萬不能簡單模仿海南,這樣的產品肯定是沒有吸引力的。”陳耀建議,一定要在海洋旅游產品的開發中注重當地文化的注入,這樣才能彌補海洋旅游的局限性。
海洋旅游前景究竟在哪里?陳耀的答案是:海洋旅游作為一種新業態,潛力巨大。對于不少同行擔心的中國農耕文化很難形成海洋旅游消費熱點的觀點,陳耀建議大家可以到海南尋找答案。過去游客到海南,巴不得一天逛七八個景點,現在兩三個景點就足夠了,還有的就直接住酒店、曬太陽,基本不到景區,海南在國內率先出現了無景點的旅游。“隨著經濟的增長和消費習慣的改變,郵輪、游艇等會從現在的高端旅游,慢慢變成普通旅游產品。”陳耀說。 (記者楊春虹)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