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27名青年大學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陸續奔赴海南中部偏遠山區參加籌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的工作。他們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克服了艱苦的自然、生活、工作條件和各種困難,為鸚哥嶺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盒當地黎苗族群眾的脫貧致富作出了貢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奏響了當代青春之歌。
適逢五四青年節,紀錄片《青春鸚哥嶺》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
鸚哥嶺地區是華南地區面積最大且連片的以熱帶雨林為主體的天然林分布區,鸚哥嶺保護區的任務是保護熱帶雨林及其生態系統。
2007年以來,27名青年大學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陸續奔赴海南中部偏遠山區參加籌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的工作。他們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克服了艱苦的自然、生活、工作條件和各種困難,為鸚哥嶺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盒當地黎苗族群眾的脫貧致富作出了貢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奏響了當代青春之歌。
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集,每集45分鐘。攝制組歷時半年時間,深入鸚哥嶺自然保護區,與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青年團隊朝夕相伴,以真實客觀的視角,紀錄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7名大學生扎根鸚哥嶺,堅守鸚哥嶺的感人故事。紀錄片紀錄了這些70后、80后的年輕人,始終將科研放在第一位,發現新物種,發表科學論文,用實際行動保護鸚哥嶺生態多樣性,堅守美麗綠色家園。
這群大學生用雙腳丈量著鸚哥嶺的青山,他們用意志攻克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他們在基層,在艱苦的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盡心盡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褒獎與贊賞。這群大學畢業生并非不熱愛城市的喧囂與霓虹,他們身上有著當代青年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青年扎根基層、建設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他們把選擇與國家、民族的需要相結合,他們在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建功立業,在堅守鸚哥嶺的五年中,面對艱苦的生活工作環境,絲毫沒有退卻,他們堅持了下來,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段時間內,個別的“富二代”新聞、校園兇殺案新聞,讓人們對70后、80后一代的社會觀感有所下降。而鸚哥嶺這群大學生,則詮釋了何為當代青年的擔當。青年一代,不只是溫室中的花朵、襁褓中的嬰兒,他們勇于獻身祖國建設事業,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以自己的畢生所學,為生態文明建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生態秀美、物種豐富,是進行生態多樣性研究的絕佳場所。然而,這里環境的艱苦不是一般人能夠堅持下來、支撐下來的。人們常說,做一件好事不難,做一輩子好事難。是的,普通人也許只是到那兒去旅游,而這些青年大學生選擇了堅守,他們的堅守也換來了相應的回報。
他們選擇了鸚哥嶺,選擇在鸚哥嶺放飛屬于自己的“中國夢”。
文/李兆清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紅網] [作者:李兆清] [編輯:劉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