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頭條援引大河網報道,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與紀連海、廖玒、陳里、潘石屹、薛蠻子等十多位網絡名人舉行座談交流。魯煒在座談時就網絡名人社會責任提出六點希望,也與在場的網絡名人們達成了堅守“七條底線”的共識。專家認為,這是網絡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轉變。(8月14日新華網)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人人一個麥克風”的“全民網絡”時代,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到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手機網民達到4.2億。人們的信息傳播、情感表達、休閑娛樂等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在民意上傳、社會監管,甚至在參政議政、網絡反腐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同時,網絡也是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各種問題也接踵而至,網絡謠言層出不窮,由網絡信息傳播不明引發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蛆橘事件”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地震謠言令山西數百萬人街頭“避難”,響水縣“爆炸謠言”引發大逃亡,日本地震后散布謠言引發全國“搶鹽風波”……而個別別有用心者更是利用部分網民內心善良、甑別能力有限的心理,制造傳播謠言進行“無限放大”,丑化黨和政府形象,歪曲事實慫恿不明真相的群眾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給廣大群眾帶來巨大災難。嚴肅和清理互聯網秩序已經迫在眉睫,此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論壇,在網絡“邪惡勢力”橫行的當下,對化解社會戾氣,釋放“正能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條底線”是網絡名人們達成的共識,也是網絡媒體和每一名網民應該堅守的底線,不可逾越。“七條底線”的提出,是網絡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轉變,筆者認為,要守住言論底線,又要保證言論自由,這既要德育的“疏”管理,也要有制度的“嚴”保障,“寬嚴相濟”才能確保網絡環境合法、有序、自由。
國家立法機關應加快推進網絡管理制度化建設,盡快將網絡底線細化為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通過細化完善可操作性的章程制度約束各方面的網絡行為;互聯網主管部門應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強化網絡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大廣大網民正面宣傳,落實網絡管理相關獎懲政策;對于網絡媒體,要通過制定專門的制度約束其經營行為,對于突破“七條底線”,疏于管理或制作傳播虛假信息、泄露公民個人信息、侵犯國家和個人合法權益等行為按照相關規定嚴格查處;對于廣大網民,要保障合法的言論自由,倡導大眾理性、合法發布和傳播網絡信息,特別對于網絡“大V”等網絡名人要加強引導教育,盡到其應盡的義務,對隨意轉發謠言、泄私憤、打擊或騷擾他人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杜絕網絡暴力,規范網絡行為。
只有將“七條底線”上升到制度層面,細化為操作守則,落實到監督環節,才能保證網絡健康有序,把互聯網建設成為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建設一個健康文明的中國網絡世界。
?
?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大河網 ] [作者:] [編輯:劉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