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4-03/30/1078d292286614a2650c12.png)
2014年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亞洲競爭力2014年度報告》。
經歷了國際環境一年的洗禮,亞洲各經濟體和企業的競爭力在繼承歷史慣性的基礎上表現出新的特點。
“亞洲四小龍”競爭力依然名列前茅
綜合競爭力評估指數數據顯示,“亞洲四小龍”繼續領跑亞洲競爭力榜單,分列第1位至第4位。
首先,新加坡再次位居榜首。連續3年,其政府效率亞洲最高,商業服務水平、交通基礎設施及信息高速公路保持國際一流水準。而且,新加坡在經濟運行風險控制方面成績優異,失業率維持在2%的低位,通脹率有所下降并維持在4.6%的水平。
其次,韓國綜合競爭力在2013年度有所提升,由上年度的第4位上升至第2位。高強度的公共教育支出和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培訓體系使韓國在人均國際專利授權量方面位居亞洲首位,增強了競爭力。
第三,中國香港排名雖較前兩年有所下降,但綜合競爭力排名還是處在第3位。由于創意出口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出現下降,使中國香港在創新領域的競爭力下滑。
第四,中國臺灣2013年度綜合競爭力較前兩年變化幅度不大,位列第4位。中國臺灣雖然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下降,人均國際專利授權量相對減少,但仍保持創新領域領先地位。
中國競爭力穩步提升
中國大陸在37個經濟體中排在第9位,較2012年度上升一位。
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在中國政府主動調控下,中國經濟保持著7.7%的穩定增速,依然是一枝獨秀,基本沒有受2013年新興市場金融動蕩的影響。
中國大陸綜合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原因是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社會領域的持續進步。中國加大了對公共教育的投資力度,且高等教育入學率也提升至30%。這些舉措使人均國際專利授權量大幅增加,創意產業出口大幅提升。在社會發展方面,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疾病控制、解決環境污染、改善住房和醫療環境,加大了反腐力度,但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進展緩慢,污染處理設施不足,導致在基礎設施領域競爭力不升反降,拖了中國競爭力的后腿。另外,中國的競爭劣勢還表現在政府商業行政效率方面,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
中國企業在亞洲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首先,從亞洲企業綜合競爭力前300強來看,中國大陸表現優異,共有41家企業榜上有名,前10名中有2家;中國香港共有40家企業進入前300強,較2012年度上榜企業增加21家,其中前10名中有1家;中國臺灣也有9家企業進入前300強。
其次,從銀行保險業來看,中國在前10名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建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列銀行業前四甲。保險行業的前三名分別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亞SUNCORP GROUP 公司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而且,前10名亞洲銀行業企業中,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就有5家,日本3家;前10名亞洲保險業企業中,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占據5家,日本3家。
?
?
相關鏈接
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4月8日召開博鰲亞洲論壇4月8日召開 討論議題涉及南海局勢博鰲亞洲論壇期間 東線高速沿途市縣禁運危險品?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博鰲亞洲論壇] [作者:] [編輯:馮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