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各地習俗
山西
晉南地區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里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晉北地區送寒衣時,要將五色紙分別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甚至還要制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這些紙制工藝品除體積縮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還要精致漂亮。?
洛陽
洛陽話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這些東西油膏肥膩,操作間不免弄得滿手、滿臉皆是。
市區、偃師、宜陽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墳燒寒衣,而在家門口及十字路口燒。待到十月初一這天,瞅著天快黑了,人們抓把土灰,在家門前撒一個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燒紙衣、紙錠,祭奠先人。講究的人家,會特意跑到離家不遠的十字路口,為“游魂路鬼”送寒衣,為的是“鬼有所歸,乃不為厲”,賄賂那些流浪鬼,使它們能與自家的亡人和平共處。
新安縣另有講究:新出嫁的媳婦逢十月初一,得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廟祭祖者,還得奏起鼓樂助興。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襲舊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它是用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一般是一張紙破三條或四條。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則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則印上紅色圖案(一般均為牡丹、菊花、蝴蝶的連續圖案)。也有用素色紙的。總之,只是象征性的東西。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里焚化。還有的更為講究的富人,則是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襖、皮褲等高級冬裝。不論用什么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一并裝在包裹內,供罷焚化。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11/13/91504c5bffab20d3bbae8e6a362d336e.jpg)
祠堂(資料圖)
宅府門第,在祠堂里設奠;一般人家則將包裹當成主位,在堂上設奠,多以三碗水餃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鮮果品、滿漢糕點、冷葷熱炒,均無定例。焚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次序行四叩首禮(謂“神三鬼四”)。祭罷,或送墳地,或在門口焚之。老喪一律不舉哀。
山東
魯中一帶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燒寒衣,為無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魯西南一帶,寒衣節上除了準備寒衣外,還以亡者生前喜愛的戲曲或神話故事為題材制作紙扎供陰間娛樂。
南京
南京地區送寒衣,要將各種冥衣裝一紅紙袋里,上面寫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當晚,把紙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門外焚化,同時將剛收獲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讓祖先嘗新。其實,這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都是緬懷祖先,祈求保佑家族興旺、子孫平安的表現。
?
?
相關鏈接:
云南彝族摸奶節與鬼節同時 男人肆無忌憚女人無所顧忌海口:三江農場兩座花梨木轎“鬼節”被盜 警方介入泰國鬼節泰國鬼節扮鬼臉狂歌熱舞 歡樂和熱鬧才是主旋律《碟仙詭譚》8日上映 為票房自造“鬼節檔”人有假期,鬼也不會例外 閑話海南人的鬼節?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鳳凰網綜合] [作者:李志明] [編輯:林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