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想追夢就追夢,青春不留遺憾B活得現實點,找好工作是正經
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專業大三學生何炫20歲,明年就要畢業了。到時是爭取留在醫院上班,還是做一直向往的流浪漫畫家?上周五,她找到媽媽楊燕征求意見。楊燕沒給意見,卻從抽屜里拿出兩個扉頁泛黃的日記本遞給她。
兩個選擇 工作或流浪?
“我幾乎每晚上都要在寫字臺前坐一兩個小時,我做了些什么呢?其實我什么也沒做,坐到9點就去睡了,青春真是無聊透了!”
何炫已在江北區一家醫院實習5個月,表現一直良好。如果想留下來,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爭取努力,但她說,當初選擇護理專業是迫于學業壓力,一開始好奇熱情,如今早變得無味。
“我不知道一天自己在干什么呀!反正就是越來越不喜歡了。”一說到工作,何炫眼睛放空,“還不如給我一支筆畫畫。”說到畫畫,她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還舞了舞手中的圓珠筆。
眼看還有半年畢業,上周六,何炫找媽媽談畢業后的事。她說,明白在醫院找個穩定工作是很現實的選擇,但確實不喜歡,她心里有個流浪漫畫家的夢,包里隨時都備有白紙畫筆,平日還會用漫畫記錄自己生活。
“我想媽媽給點意見,她卻給了我兩本日記。”何炫說,一本是媽媽剛畢業時的,一本是20歲、和何炫一樣年紀時的。
“我不能給娃兒做決定,只能她自己考慮,我給她把把關。”楊燕笑著告訴記者。
兩本日記 記載媽媽青春
“我想我為什么不能頂(嘴)呢?只要頂得對!”—1986年6月8日
楊燕45歲,在九龍坡區灘子口一家大型醫藥公司上班。何炫曾聽媽媽說,她當初是以前幾名成績考進現在的公司,一開始何炫還不信,如今從日記本里得到印證。
何炫說,媽媽是個自愈能力很強的人,很能抗壓,無論工作上遇到什么事,都不會將情緒帶到家里,“工作上特有魅力。”翻看日記后,何炫忍不住笑了,日記本里的媽媽熟悉又陌生。“她還說我喜歡頂嘴,她小時候都頂嘴外公,自己還覺得有理。”何炫特意把那句話拍下來,發到朋友圈。
楊燕上學時成績不錯,18歲離開學校時,日記本里卻滿篇都是“終于離開學校”的興奮。20歲時,交了個帥氣男朋友,家人反對,她背著家人偷偷約會。畢業后第一天上班,她竟然和科長拍了桌子。
楊燕說,她也年輕過,也曾迷茫任性,最終還是能找準自己的角色,希望女兒年輕時也可以適當犯錯。“女兒現在就像當年的自己,正是最有想法的年紀,不希望她因為想去做卻沒做而后悔。”楊燕鼓勵女兒追夢,前提是自食其力。
一個決定 試試去追夢
“十八歲,但愿你永遠不會逝去!啊!我喜歡你(18歲的自己)!”—1987年10月26日
“媽媽好自戀喲!”何炫翻到楊燕18歲生日那篇,通篇寫的都是很愛18歲的自己。
因為要上班,何炫只在每天睡前看一兩篇媽媽的日記。這兩天,她做流浪漫畫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上周末,何炫到磁器口給別人畫Q版漫畫,5~10元一張,一天能掙兩三百元。從開始賣畫到現在,她已經陸續掙了三四千元。她計劃存錢,畢業后先去旅行。
何炫說,如果最初一兩個月能有個不錯的開始,她會嘗試去做流浪畫家;如果現實實在太殘酷,她就乖乖回來先上班。
“給她看日記就是想讓她知道,要適當。年輕就是資本,現在能做的事情,再過幾年她可能有更多顧慮,現在做了不遺憾才能找今后的位置!”楊燕說,她和老公都覺得,要讓女兒自己去試試,做父母的在后面為她把關。
引導孩子學會斷奶
重慶朱美云心理咨詢所所長、高級心理咨詢師朱美云說,楊燕用親身事例、以日記形式引導女兒,給女兒提供人生參考,比起說教型、吩咐型,更利于接受。在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斷奶,讓他們在獨立的前提下任性,這樣才能把握好度,游刃有余地活在現實和青春夢之間。
?
?
?
相關鏈接:
規劃健康飲食?不妨先寫寫飲食日記小學生日記引反思:媽媽,我給你捶背你在看手機一位全國人大代表的“攻堅脫貧日記”委員齊聚北京,什么是他們的心頭事?--全國政協委員抵京首日記追問東北村莊返鄉日記情節反轉:底線不守公信何存?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