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8-03/29/4487fc6ef4651c26dd7901.jpg)
革命戰爭時期的張云逸將軍。 資料圖片
碧空如洗,松柏蒼翠。坐落在文昌中學南面的張云逸將軍紀念館安靜祥和,碧綠色琉璃瓦映照著陽光,高8米的將軍銅像威嚴佇立,凝視著和平年代的新世界。
這位讓海南人民永遠為之驕傲的將星,頗具傳奇色彩:資歷老,參加過同盟會,1926年加入共產黨時已是國民革命軍的少將參謀長;戎馬一生,轉戰南北,但從未受過傷,被人稱為“福將”。
德高望重如北辰
“張云逸參加過推翻封建清王朝的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反對袁世凱復辟的護國戰爭,以及打倒北洋軍閥的北伐戰爭,是共和國唯一參加過護國討袁斗爭的大將。”文昌史志辦主任符傳昌說,張云逸資歷之老,可見一斑。
對于家鄉人民來說,將軍有如一座豐碑。1892年,將軍出生在文昌縣頭苑區上僚村一個農民家庭。1908年,年僅16歲的張云逸以優異的成績被廣州陸軍小學堂錄取。次年,他秘密加入同盟會。
1926年10月,張云逸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他已是國民革命軍第25師參謀長。“我入黨時已經34歲,薪俸相當高,我是為了解放勞動人民才來入黨的。”后來,張云逸回憶說。
縱橫捭闔御烽火
在文昌史志辦珍藏的《張云逸大將傳略》冊子中,泛黃的書頁上記載了這樣一段往事:西安事變談判結束后,為爭取地方實力派和各界人士,促成全國抗戰,黨中央派張云逸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華南地區開展統戰工作。1937年4月25日,張云逸離開延安準備乘汽車經西安轉道香港。與其同行的還有準備到南京與國民黨談判的周恩來,以及前往西安辦事處的陜北獨立一師政治部主任孔石泉,不料在勞山鎮以南的湫沿山突遭武裝土匪襲擊。在警衛班戰士掩護下才突出重圍。
勞山脫險后,三人在西安辦事處拍了一張合影。“我父親非常珍惜這張照片,并將照片一直掛在他的臥室,生前給每個兒孫都講述過這段經歷。”張云逸的兒子張光東此前接受采訪時曾動情回憶,父親勞山脫險撿回一條命,卻不顧個人安危,又踏上了南去的征途。
“抗戰初期,共產黨對桂、粵、港、川抗日統一戰線工作成績昭著,張云逸居功至偉。毛澤東曾說過:共產黨能對國民黨將領說話的人不多,張云逸是其一。”符傳昌說,能得到如此評價,實屬難得。
全面抗戰打響后的第三個月,國共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張云逸再次接到了中央的指示:邀請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
張云逸輾轉在澳門找到了葉挺,成功說服葉挺。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掛牌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云逸任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
彈雨疆場震威名
花木扶疏,環境幽雅,張云逸將軍紀念館的陳列室里,繁雜的電文、破舊的衣物,無不訴說著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
1938年的臺兒莊大捷取得殲滅日軍2萬余人的重大勝利,無疑是抗日戰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其中,就有張云逸的身影。據符傳昌介紹,在臺兒莊戰役進行中,張云逸部和位于北段的八路軍一二九師一部遵照中央軍委指示,進入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不斷襲擊日軍,牽制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計劃,從戰略和戰役上配合了李宗仁任總指揮的臺兒莊作戰。
1938年12月中旬,張云逸率領軍部特務營到達第四支隊司令部所在地安徽舒城縣東湯池,以軍部特務營為骨干,將無為、廬江地區的抗日武裝統一改編為新四軍江北游擊總隊,擔負起皖中地區的抗戰任務。很快,新四軍江北部隊發展到7000人,初步完成了向皖中、皖東敵后戰略展開的任務。
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軍委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張云逸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第2師軍政委員會書記。1942年2月,淮南軍區成立,他又兼任軍區司令員。在此期間,張云逸大力號召和組織軍隊發展生產。不顧年齡大、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張云逸和普通士兵一樣,拾石、開荒、撿糞,極大鼓舞了士氣,不僅令淮南軍區生產的糧菜可以自足,還支援了其他根據地。
在新四軍時期和張云逸搭檔的陳毅元帥曾評價張云逸說:“云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
“張云逸主持新四軍的那段時期,后來被評價為新四軍發展最快,執行黨中央決定最好的一段時期。”符傳昌說。
看著陳列室一張張歷史照片,更讓人對這位來自海南文昌的將軍平添敬意。
史料鏈接
張云逸簡介
張云逸,1892年生,廣東文昌(今海南文昌)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2月,與鄧小平等領導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任軍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1943年1月任新四軍副軍長。1943年11月陳毅代軍長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等職。
建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趙優 黃茲志] [編輯:馮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