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以來,臨高縣大力實施“志智雙扶”工程,組織致富帶頭人和文藝隊深入基層,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貧困戶講述勤勞致富的故事,引導貧困戶樹立脫貧之志,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去年10月以來,臨高縣大力實施“志智雙扶”工程,組織致富帶頭人和文藝隊深入基層,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貧困戶講述勤勞致富的故事,引導貧困戶樹立脫貧之志,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近一年來,舉辦了236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專題巡回演講暨文藝扶貧演出活動。
客觀地說,思想上的貧困是導致部分貧困戶難以擺脫貧困的根源。長期的“等靠要”思想使他們放棄了努力,養成了懶散的生活習慣,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一時難以拔掉思想上的“窮根”。說到底,就是缺乏脫貧的志氣。長期的貧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讓人逐漸失去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可以說,扶貧的過程首先是改變人的過程,如果缺少脫貧的內生動力,僅靠外界的投入和救濟,即使可以短期內實現脫貧,但脫貧的可持續性卻是難以保證的。
俗話說:“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從某種意義上說,扶志扶心,是扶貧工作的核心,事關扶貧工作的成敗。因而,扶貧先扶志,脫貧致富貴在立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精神、扶信心,幫助貧困戶提高經濟上的造血功能。要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精神乃人之根本,只有幫助他們樹立擺脫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挺起脫貧的腰板,才能從根本上鏟除滋生貧窮的土壤,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確保他們小康路上不掉隊。換句話說,只有精神和物質同時富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
因而,扶貧就是要拔掉貧困戶思想上的“窮根”。加強對貧困戶的教育引導,注重挖掘脫貧致富典型,發揮典型、榜樣的力量,通過身邊鮮活的“可親”“可信”“可學”的事例,對貧困戶進行勵志教育,為貧困戶鼓志氣、增信心,引導貧困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內生動力,堅定脫貧信心,依靠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只有解決了貧困戶的思想觀念問題,讓他們立下脫貧志,扶貧工作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侯小健] [編輯:王秋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