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匯改以前,有關部門做過企業的換匯成本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國有企業的換匯成本是8.11元,私人部門企業的換匯成本是8.07。換匯成本指的是只要匯率低于這個水平,這些企業就會虧損。如果真是這樣的話,2005年匯改第一天,人民幣匯率就跳到8.11 元了,那出口企業應該會出現大面積虧損。但是,匯改以來,中國在2005-2008年期間出口每年是以超過20%的幅度在增長。就是說,匯率調整并沒有影響出口,出口反而大幅度增長,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提高中國產品的增加值,在這一期間都發生了。
所以,我們得動態地看這個問題。政府也從政策上千方百計地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比如,提供對沖工具、遠期結匯、遠期售匯等工具,幫助進出口企業來對沖風險。
還有一個論點,就是升值等于外匯儲備虧損。在2007年升值比較快的時候,就有觀察家說,外匯儲備一個季度就虧一艘航空母艦。現在,我們有2.4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當于16萬億多人民幣),當人民幣升值的時候,這些外匯儲備用人民幣來標值就少了,他說這個就等于虧了。其實,這個賬算得是不對的。因為首先,我們沒有虧,什么時候才虧呢?只有把外匯從美元換成人民幣的時候才會虧,但我們并沒有換,所以稱不上虧。這種算法完全是賬面轉換。
如果非要進行這種賬面計算,就要同時計算中國的人民幣資產如果以美元計算“賺”了多少。讓我們只算其中一部分。中國金融和房地產資產加起來,有大約兩百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外匯儲備的10倍)。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資產用美元來標價,相當于賺出至少十艘航空母艦。當然,實際上這兩者都沒有發生。
胡舒立:對,他沒有算人民幣的資產,而且,中國人的存款也可以升值。
易綱:是這樣的。所以,這個問題要全面地看。總之,虧和賺事實上都沒發生,只是用不同的報告貨幣產生的一個視角的錯覺。當然,美國的通脹會造成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下降,可以認為是損失。但多年以來,外匯儲備的收益率是高于美國的通脹率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