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下午,海口海秀東路的交通讓人觸目驚心
海口路網沿海岸呈混合式方格網,東部舊城區路網較密,西部呈疏帶狀。南北向連通道路多斷頭,東西向交通不暢。海口城區缺乏貫穿東西的交通干道,大量車流壓在海秀路、海府路、龍昆南路和濱海大道上,在高峰時經常造成交通阻塞,交通事故也頻發,東西向的主干路有濱海大道和南海大道,但未能與其他支路有效的連接起來,不能形成完整通暢的道路交通網狀系統,致使高峰時段主要車流過分集中在主干道上,一部分干道交叉口出現車流阻塞或接近飽和。道路交叉口設置不合理降低通行能力,部分交叉口面積較小,造成無法渠化和增加有效通行面積;部分交叉口在高峰時段已達到飽和,必須進行立交建設,交通量達到飽和后,現有的道路設施和交管措施將無法解決飽和后的擁堵。
海南省道路交通規劃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口的道路擁堵現狀是多方面因素制約而造成的,要改善目前的交通現狀,政府主管部門要優化路網結構,采取多手段的交通管理措施,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辦法一:專家建議:政府優化路網結構,采取多手段管理措施 目前,海口市的公交車、出租車的運力投放都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在乘公車擁擠打車難的情況下,電動車是一個替代的交通工具。電動車數量日益增長的同時,由電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栗生認為,政府必須加快出臺關于電動車的管理辦法,引導電動車駕駛人正確行車。
截至2009年,海口市機動車保有量31萬多輛,并正以日均近200輛的勢頭迅猛增長,在海口市區行駛的機動車保守估計在40萬輛以上。栗生認為,隨著私家車數量的驟增,停車難的問題會日漸嚴重。栗生建議,政府在城市建設當中,必須規劃設立配套的公共停車場并予以落實,以解決停車難題。
在海口市各名校門前路段,每天上下學時都會變成私家車“秀場”造成道路擁堵。栗生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要督促一些學校開設校車接送學生,同時要對校車加強監管,使之成為安全的、家長放心的車輛,這樣名校門前路段的交通擁堵問題就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公交車可以大大節約交通資源,減輕道路通行壓力,提高運輸效率。栗生認為,海口市目前的公交車尚無法滿足市民出行需求,需加大運力的投放。此外,海口市的公交車線路、站點、覆蓋率仍比較落后;出租車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無法充分發揮其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作用。栗生建議,政府應該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體制,加大公交車、出租車的運力投放。在對公交發展資金扶持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借鑒一些發達城市的經驗,“比如香港,他們的公交線路就采取招標的方式,讓社會資金參與。”
栗生同時強調,不論是什么樣的公交運營方式,政府必須加強監督,嚴格制定公交線路、發車班次、間隔發班時間等等。同時也可考慮建立“快速通道”,發展“軌道交通”,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條件。“如果公共交通發展好了,電動車數量自然就會減少。”
在今后城市發展中,城市建設和交通規劃緊密結合,城市交通規劃、建設、管理成為三位一體化。海口市在今后的城市交通建設中不應該單單解決一個道路硬件建設的問題,還應該包括用規劃、工程、管理和智能交通多種手段,最終使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和諧通行。也即是說,海口出現新的開發區域規劃時,要將路網、停車場等規劃好,要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對待城市發展而出現的交通問題。
辦法二:落實《海口綠色慢行休閑系統規劃》 據了解,海口目前是我國首個將全市納入綠道慢行系統規劃的省會城市,而且也是我國首個將綠道慢行系統進行專項規劃的城市。
根據《海口綠色慢行休閑系統規劃》,海口市將結合旅游需求、健身運動、休閑娛樂等特點,構建“公交+慢行”的一體化交通出行模式,建立覆蓋全市的慢行休閑綠道網絡,以江、河、海及無縫公交體系為藍脈,以綠道為骨架,打造一個完整的休閑、生活、娛樂的城市綠色慢行休閑系統。
根據規劃,該系統以無縫銜接的公交體系為線、借用串珠式結構,將綠色慢行系統中的各自完整的觀賞景點、景區串聯在一起,共同組成“一環三帶多心”的結構,凸顯生態綠色,營造宜居環境,構建娛樂、休閑的城市特色。
“一環”即以無縫銜接的公交體系為交通環;“三帶”是指濱水景觀帶、城市景觀帶和生態景觀帶;“多心”即以各個主要綠色慢行觀賞區為核心,規劃劃分為慢行一級和二級觀賞區,其中一級觀賞區包括會展中心、西海岸帶狀公園、海口灣、東海岸帶狀公園、東寨港自然保護區、火山口地質公園,二級觀賞區包括金牛嶺公園、海秀公園、金沙灣、盈濱島、永莊水庫森林公園、沙坡水庫森林公園、五源河森林公園和玉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未來的海口,將建成獨特的綠色慢行休閑系統,形成以無碳能源的自行車、輪滑和步行為主,公共交通為輔的綠色出行方式,將海口打造為一個可以享受慢調生活的慢游城市。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人民網海南視窗] [作者:王飛、肖霈] [編輯: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