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目前,各地紛紛加大教育投入,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加油。這當然是好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現代化的根本,在于教育理念現代化。相對于硬件設施改善,教育理念現代化更難實現,因而更需要重視。
?
隨著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4%等一系列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措施的逐步落實,教育硬件設施現代化變得相對容易實現。但目前,不少教育機構的教育理念與國家實施的“人才強國”戰略要求差距很大,如片面以考試分數論高低、不重實際能力培養,忽視學習困難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重視智力開發而對心理健康、社會責任意識、團結協作精神等素質的培養關注不夠等。
?
近年來,擇校風在許多地方愈演愈烈,出國留學熱一再升溫,而且低齡化趨勢明顯。這些現象表明,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越來越迫切。群眾追求的不僅是良好的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擁有先進教育理念的優秀師資和由此而來的優質教育。
?
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內涵豐富,規劃綱要中已有詳盡闡述,主要指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綱要尤其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這些內容都對更新教育理念提出了較高要求。
?
教育理念不是空洞的,必須體現在教育實踐中。落實教育理念現代化,必須從更新教育內容、調整課程體系、改變教育方法入手。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學校和社會應提供足夠豐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改變課堂上老師滿堂灌、學生只能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探索思考、表達思想、動手實踐的機會,做到“有教無類”,使學生能按照社會需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
目前踐行現代化教育理念的新課改正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一些地方推出的“高效課堂”“道德課堂”“一體兩翼”等教學及學生管理新方式、特色校園文化等探索,令人耳目一新,新舊教育理念的碰撞一浪高過一浪,預示著教育理念現代化已經起步。學校、家庭、社會一起努力,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就會有效推進教育理念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