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椰風視點>
    稀土、敵人和狗
    稀土、敵人和狗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沖 時間:2010-10-29 11:06

      “話語權”,即控制輿論的權力。國際上的話語權,就是一國影響國際輿論的能力。中國這一方面的劣勢在限制稀土出口時暴露無遺。

    ?

      7月初,中國宣布將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減少72%。本來,根據《聯合國各國經濟權利和國家義務憲章》,每個國家對本國的全部財富、自然資源以及全部經濟活動,都享有并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權,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及處置的權利。可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行為,硬是被美歐日貼上了壟斷、不公平競爭、揮舞大棒、民族主義等標簽,被提到了安全和政治問題的角度,還告到了WTO,讓中國十分被動。

    ?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0月19日刊發文章,危言聳聽地說,限制稀土出口必將引起世界對中國意圖的擔憂,中國應明確表述它不打算用這種近似壟斷的行為作為武器。

    ?

      顯然,這么說并非中立態度,因為美國稀土的儲量占世界第二,卻把稀土礦封存起來,還指責中國不出口。當然,如其刊名“國家利益”,它所代表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

    ?

      日本媒體的口徑也和日本政府高度一致。《日本經濟新聞》10月21日的報道認為,稀土成為中國的“外交工具”,并警告說中國打稀土牌可能招致孤立。《讀賣新聞》則稱,“日美可以聯合對抗”,其立場顯而易見。

    ?

      除此之外,對于中國的未來發展,海外媒體也時不時“擔心”一下。

    ?

      10月25日的《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提出疑問:中國是繼續崛起,還是屈從于偏執狂?文章說,今日的新中國一方面過于自信,另一方面則惶恐不安——即便跑在前面也小心提防、坐立不安。

    ?

      美國是中國學生和旅游者喜歡的目的地,美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為一些中國人認同。但是,中國民調人士袁岳說,美國在過去的10年里,有9年被中國人看作“最危險的敵人”。


      為什么美國會被當做敵人?這方面美國媒體也有深入思考。11/12月號的《國家利益》雜志就問,中國會因一個世紀以來在西方遭受的屈辱而采取報復措施嗎?文章懷疑,中國因為一個世紀以來由西方帶來的屈辱而正在醞釀憎恨之情,擔心中國目前可能只是隱忍不發,等待積蓄足夠的力量后再進行報復。然而,作者也清醒地看到,中國人并非一定要被囚禁在歷史的監獄里,他們所談論的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

      說中國的現在和未來比過去好,可以找到各類“證據”,可《紐約時報》的記者卻用獨特的洞察力,從狗身上做起了文章。該報10月25日的文章認為,養狗也能反映中國崛起。

    ?

      這個記者采訪了一條名為“祥子”的西伯利亞愛斯基摩犬,當然,也采訪了它的主人。“祥子”可比當年的車夫駱駝祥子幸福多了。它一天散兩次步,享用著進口的美國玩具及理發工具。它每月的食物及護理費用高達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996元),還獨占著好幾層的狗舍和專用沙發。由于城市生活太無趣,主人還曾經開7小時的車,帶它去內蒙古草原上玩。

    ?

      記者認為,“祥子”不僅是一只狗,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中國人從貧民到第一世界公民轉變的標志。不過,狗的大受歡迎也能反襯其他相關社會問題。許多主人說,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激發了主人養狗的熱情,年輕的父母希望借此給唯一的孩子提供一個伙伴;而在孩子長大成人的家庭,養狗則是為了給“空巢”增添些生機。

    ?

      從狗的發展看社會變遷,倒是符合西方的新聞傳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編輯:黃尉)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