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
    “隱形就業壁壘”再次打翻“公平”線
    “隱形就業壁壘”再次打翻“公平”線
    來源: 四川在線 作者:王傳言 時間:2010-12-07 18:24

      又到一年求職高峰期。來自教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將有660萬應屆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約30萬,就業市場的壓力依然很大。“戶口、外貌、酒量、駕車技術、家庭背景”這些并非始于今年的就業“潛規則”浮出水面,堂而皇之地進入公眾視野。有的單位招聘包括酒量、斟酒動作、舞姿、儀態舉止及是否暈車都列入考察范圍。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連生肖、姓名也成了招聘條件。(12月7日《中國青年報》)

    ?

      在就業市場上,求職者原本可以進行公平競爭,使用自身的綜合競爭力。這些自身的能力應包含學歷、專業、技能等等。這原本是道理中的事情,但現在隨著世俗化的發展。當酒量、斟酒動作、舞姿、儀態舉止等條件也被寫入招聘的條件的時候,到底誰最應該深思呢?是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還是招聘單位還是整個用人市場呢?這些“隱形的就業壁壘”無疑對于公平競爭的就業市場是再一次“雪上加霜”,因為在“隱形就業壁壘”盛行的條件下,很多就業的“潛規則”就會誕生,而這些“潛規則”卻正是一種隱藏的機制,它對于公平環境的營造不會起到積極作用。

    ?

      無論是事業單位招聘還是國有企業的招聘中,對于女性有了“陪舞”、“陪酒”等內容。這些內容本身就讓人陡生疑惑,這招聘的人員到底是去工作呢,還是去消遣。假如是工作,那么工作的內容就是“喝酒”和“跳舞”嗎?這也算是一種工作的話,說明這個社會的機制已經出現了問題。而這樣的“隱形就業壁壘”的形成對于那些應聘者來說,卻只能慢慢忍受,成為他們一種新的訴求,他們會根據招聘條件進行自身的“修煉”,而這種“修煉”卻是與社會發展和進步需要的真正才能相去甚遠。

    ?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98人參與),70.7%的人認為在職場競爭中具備“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受訪者中,64.6%的人表示自己具備“灰色技能”。72.4%的人認為這是“人情社會”的必然結果;65.4%的人認為原因是當下“酒桌上談生意”現象普遍;41.8%的人表示,這是職場競爭激烈所致。這樣的一組調查數據本身就說明,這些“潛規則”在慢慢盛行中,這乃是一種不良社會風氣導致的。

    ?

      除了應聘者開始注意到自身的條件需要受到“隱形就業壁壘”的約束之外,更會造成一種“身份意識”和“階層固化”的傾向。“身份意識”和“階層固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平,這尤其表現在底層民眾的上升空間上。由于“隱形壁壘”的擁有者可能就是一種“內定”的人員,這就將原本符合條件的人員排除在外。而“階層”也就越來越固化,這對于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是一個重大障礙。其實,“身份意識”和“階層固化”背后乃是一種“公平”線的破裂,這也是與整個社會環境不相符的。

    ?

      假如是一個“務實”的社會和一個重視人才的國家,自然會加強監督和立法,但由于具體的操作中是用人單位的行為。這本身應該加強對于法律的約束,通過立法的途徑加強對于用人單位在招聘環節的“就業壁壘”項目,才能創造一個人才流動的公平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競爭秩序。

    (編輯:黃尉)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