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十余年來某地交通廳長的“前腐后繼”,形容為“百慕大”現象。其實不確,自然界的“百慕大”獨一處而已,某些特定領域腐敗的“百慕大”,卻時有所聞,不獨一地。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開放之后,各地修路熱情高漲。中國的各級道路,特別是高速公路等迅速鋪展,投資往往數千萬甚至過億元,其間蘊含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不法承建商向官員行賄的出手也很“大方”,制衡與監督機制又嚴重缺失,讓一些既有審批權又有工程指揮權、撥款權和驗收權的官員情不自禁,貪欲叢生。曾有查辦過多起交通腐敗案件的檢察官感嘆:利潤豐厚,且建設資金在交通系統內部封閉運行,雙重效應的疊加成為引發職務犯罪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則新聞讓人深思。河南禹州一農民用兩臺運沙車假冒軍車,8個月內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361次,偷逃過路費368萬元,被河南平頂山市以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不言而喻,偷逃國家稅費應該懲處。然而各地道路的超載超限和千方百計“節省”過路費的現象屢禁不絕,和腐敗在某些領域多發聯系起來,其間或許存在一定的關系。物流成本的高昂,表明各地收回道路建設投入的急迫。然而,多處道路早已過了當初承諾的收費期限,仍然照收不誤,這里面的“賬”,究竟有多少肥了承包商,并從他們手中進了多少人的私囊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否全然合理,是否需要重新考量?
交通物流一向被視為國民經濟順暢運行的潤滑劑,甚至有命脈之重。交通領域的“梗阻”,不但傷及經濟健康運行,更傷及黨和政府的形象,傷及百姓的信任。
胡錦濤總書記新年伊始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發布反腐動員令,明確提出要“嚴肅查處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發生的腐敗案件,堅決遏制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勢頭”。近年各地一再查處某些部門的多發案件,也表明了重點領域反腐的力度和決心。
總書記講話中有兩個關鍵詞:“標本兼治”和“懲防并舉”,值得高度重視——唯有從制度建設的本源入手,才能從根本上防范職務犯罪,消除所謂“百慕大”現象。
?
?
相關鏈接
河南決定再審農民逃368萬高速費被判無期案“368萬過路費” 起碼不該成數學謎題河南公布368萬元過路費計算方法回應“天價”質疑史上最牛逃費司機:8個月竟偷逃過路費368萬“368萬過路費”與“無期徒刑”的雙重驚詫偷逃的368萬“過路費”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