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成春蘭敗局起因
空調業的快速發展讓春蘭迫不及待地將觸角伸進其他領域,意圖打造一個“春蘭帝國”。然而多元化的開始,最終成了春蘭敗局的始因。
除了主業,春蘭股份還與母公司春蘭集團共同持股多個產業公司。資料顯示,至2005年,春蘭股份又先后介入摩托車、洗衣機、冰箱、汽車底盤和壓縮機等項目。
盡管涉及業務范圍與日俱增,然而這些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卻不盡如人意。2002年年報顯示,春蘭股份持股的江蘇春蘭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春蘭動力制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洗滌機械有限公司全部虧損。2007年年報顯示,洗衣機與壓縮機的營業利潤率也均為負數。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指出,春蘭當時并未明確主業是什么,所以希望在每個行業都有作為,然而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哪個行業也未能做精。
其實這樣的案例在家電業并不鮮見,上世紀90年代中期澳柯瑪以“中國電冰柜大王”揚名全國,隨后大舉多元化擴張,涉足產業包括自動售貨機、汽車、電腦等近20大類。2006年該公司多元化戰略失敗,資金鏈斷裂。
品牌分析師許云峰指出,多元化的戰略固然沒錯,但產業最好有相關性,這樣就可以相輔相成,沒有關聯性的產業無法形成“合力”。
“輸血”無力錯過市場良機
春蘭涉及的多元化產業無法獲得豐厚的利潤,也無法向春蘭空調輸血。
國內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高讓中國空調市場空間迅速攀升,然而行業競爭也變得空前激烈,各個廠家開始頻繁開打價格戰。本該放手一博的春蘭卻因“注意力不夠集中”漸漸被珠海的格力電器超越。有報道稱,當時業績不佳的春蘭股份轉而向經銷商索要利潤,原先承諾的返利也沒能兌現,而格力電器卻趁機增加對經銷商返利,最終,春蘭空調的經銷大戶全部倒戈,這也成就了格力在空調業的霸業。
1997年,為奪回曾經的頭把交椅,春蘭投資10億元建立3000家星威連鎖店。春蘭當時是想把終端控制權從經銷商那里奪回來,甚至把星威連鎖發展成為家電大連鎖,但反而失信于大戶經銷商,而后計劃失敗。
艾肯家電網監測到的空調銷售數據顯示,到2005年春蘭空調內銷僅僅75萬套,2006年內銷70萬套,2007年內銷55萬套,一直呈下降趨勢,至此春蘭空調已跌出行業前十名。
春蘭不僅沒有在多元化業務上分到一杯羹,反而錯過了空調業發展的藍海時期。
增資房地產又遭調控壓力
2008年5月ST春蘭被上交所停止交易, ST春蘭為保住上市公司席位展開了諸多自救行動,并制定了詳細的重組方案。
當年房地產市場高漲的泡沫吸引許多企業前來掘金,春蘭也寄希望地產重振雄風。2009年9月ST春蘭用6.56億元的應收賬款以及旗下3家子公司股權置換了母公司春蘭集團擁有的泰州電廠10%股權、泰州星威房地產公司60%股權和15.55萬平方米土地等資產,并開展房地產業務。對此,春蘭方面曾高調宣稱,地產有望在2011年前后發展成公司新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來源。當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ST春蘭已經由家電股逐漸轉變為房地產股。
興業證券分析師時紅認為,房地產開發從投入到實現收益需要一定時間,國家對房地產業的多次調控正加劇行業洗牌,該項新增業務對ST春蘭主營業務的貢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