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收入最高和最低行業的差距擴大到15倍。而2006年—2007年,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的行業收入差距為:日本、英國、法國約為1.6—2倍左右,德國、加拿大、美國、韓國在2.3—3倍之間。從目前的資料看,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已躍居世界之首。(2月10日《羊城晚報》)
行業收入之間應該存在適當的差距。因為,不同行業對勞動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而不同勞動力自然有不同的價值體現。但是,既然行業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行業最終需要的是可以評價和交換的勞動力價值,那么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異就不能相差太大,否則社會關于行業的認知就會有高低貴賤之分,而社會流動也會因為行業差異的巨大而受到阻礙。
但現實卻是,中國的行業收入差距在逐漸擴大,甚至已經躍居世界之首。這個結果一方面反映了行業差距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行業壁壘的存在:首先,這種壁壘表現為行業收入差距的不合理,原本只要勞動力的價值相等即使在不同行業也可以獲得相同報酬,但是在行業壁壘存在的情況下,即使能力相等的人也會因為所在行業不同,而獲得大相徑庭的待遇和報酬;其次,這種壁壘表現在行業流通的停滯上,很多待遇優厚的行業因為其進入門檻的存在,而使很多有能力的人望而卻步。這種門檻通常與勞動力的價值無關,而與競爭者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背景有關。
而且,所謂的行業收入差距也只是大概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可以通過不同行業收入的具體數字而換算出的,而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行業其收入的具體情況是工資無法直接體現的,比如那些待遇優厚的壟斷行業。這些行業不僅工資高得讓其他行業的人羨慕,而且其所提供的福利待遇也是其他行業所無法比肩的,甚至可能因此衍生出大量的灰色收入。因此,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異情況應該比公布的數據還令人擔憂。
行業收入差異反映了行業壁壘的存在,其給予社會的直接影響就是個人的價值可能是無用的。在市場經濟社會,最有價值的本是人才,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業都應該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但是在行業壁壘存在的現實中,個人的價值讓位于行業的價值,個人的價值由行業的價值體現,而不是由個人體現,當然此種情況下行業的發展也將受到制約。同時,由于進入行業的機制并不是自由競爭,行業收入差異還將讓人們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沒有能力但有關系進入高收入行業者,他們僅僅因為能夠進入而成為了更有價值的人。
既然,行業收入差異的不合理既妨礙了行業的發展,也影響到社會的公平,那么縮小行業收入差異就應該是一個必然。這一方面需要市場經濟的完善,應該通過市場的力量讓勞動力成為一種可以自由流動和合理定價的生產要素;另一方面需要公平機制的保障,應該通過制度的保證讓勞動力的價值而不是其它因素成為決定勞動者報酬的主要依據。只有在公平的市場經濟中,行業收入差距才不會引起社會的敏感反應,行業才可能成為一種基于興趣的選擇,而不是一種等級的社會體現。
?
?
相關鏈接
中學生網上曬壓歲錢 最多者收入竟超過10余萬行業收入差距居“世界首位”很不給力?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擴大至15倍 躍居世界之首收入差距擴大 拉低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