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工商執法人員在九龍坡區白市驛一家腥臭刺鼻的血旺加工廠檢查發現,浸泡血旺的保鮮水,就是甲醛按比例配制的福爾馬林。而這家加工廠自去年9月搬遷至此,每天加工生產用福爾馬林液體浸泡過的毒血旺2.5噸。(3月18日《重慶晚報》)
食品安全最叫人懸心的是,基本上難得有消停的時候?!俺匀澋呐录に兀运氐呐露舅兀蕊嬃吓律兀允裁葱睦锒紱]數”,剛剛“健美豬”事件還沒有來得及告一段落,毒血旺又再次令食客寒心。
我們首先要譴責那些黑心商家,這些心照不宣的家伙,自己都不吃自己生產的東西,因為他們深知這些批量生產出來的玩意已被他們投放了大量的違禁毒藥。但是深究一下,任何一次食品不安全的背后,未必沒有一段監管的糗事。
最淺表的問題是監管失察——監管者又聾又瞎??陀^原因不是沒有,比如,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所謂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即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由多個部門分而治之,看起來天衣無縫,但又最容易出現互相推諉的情形。比如,違法成本較低,畢竟不是天天都是媒體細心、監管緊張的“3·15”。
再比如,重慶九龍坡區的這個血旺加工廠,自去年9月從沙坪壩區搬遷至此,每天生產、銷售毒血旺2.5噸左右。這么長時間就是在監管部門眼皮底下,工商部門都干什么去了?還有,毒血旺長期公開銷往江北區盤溪、沙區烈士墓和小龍坎等地的農貿市場,莫非一點蛛絲馬跡也看不到?是習慣于不告不理、不曝光不監管,還是另有隱情?
更嚴重的問題是監管常被用來作為尋租的手段。這也許是在隱秘戰線上非當事人難以知曉的事兒,但在“健美豬”事件中,央視仍然掀開了冰山一角?!敖∶镭i”這種非驢非馬的怪物,長于河南、售賣于江蘇、流竄于國內市場,通過養殖、販運、屠宰和銷售等諸多環節,竟然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比關公當年逃離曹營簡直不知要順利多少倍。記者在長達三個多月的調查中,卻看到檢疫形同虛設,即便沒有任何合法證明的豬,也找到了直達南京的屠宰場的“黑色通道”。
食品不安全,最是監管不安全。(掀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