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前,潘家園地區最后一處大型露天農貿市場被拆除,數百個農副產品和日用品攤位全部搬進新建的市場大樓。
?
?
北京五環內逐步取消農貿市場 改造后環境好了 價格也高了
升級的尷尬:市民不待見了
海口網4月6日消息??農貿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伴著改革春風吹遍中國城鄉。當時,農貿市場以新鮮、自由的形態,讓進慣了國營副食店的中國人欣喜不已。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年屆而立的農貿市場,正面臨被擠出北京。擠走農貿市場的不是新興商業形態,而是主管部門的規劃。
2011年北京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鄒正方建議取締五環內的農貿市場。近日,北京市商務委對該提案進行了答復,農貿市場被明確列入限制發展的業態范圍,不再新建農貿市場,同時加速對現存的農貿市場清理整頓,“關停一批,轉移一批,轉型升級一批,逐漸減少五環內農貿市場數量。”未來,五環內將消除農貿市場這一業態。
農貿市場怎么了?它為什么被整頓,又有什么存在價值?政協委員的提議,初衷何在?
整頓理由:環境臟亂
“農貿市場怎么了?”柳大媽剛剛從云龍市場買完菜出來,對整頓五環內的農貿市場,她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嫌它臟亂差?”
取締農貿市場,無非是因為它環境差——這是記者采訪過程中,絕大多數被采訪者的看法。以云龍市場為例。這是一個位于大興區舊宮鎮的大型農貿市場,位于五環內,屬于將被整頓的對象。
蒲黃榆路的南延長線——德賢路,從云龍市場西側經過。與嶄新的城市高速路相比,云龍市場有些破舊。
云龍市場分室內和露天兩部分。室內部分主營肉類,露天部分是果蔬和日用雜物。室內燈光昏暗,照明似乎只靠每個攤位頂上的白熾燈泡,由于光線原因,難以辨別室內腥臭味的來源。攤主對此間環境已經適應,閑時甚至可以趴在案板上午休。露天部分,每個攤位的頂棚看上去都有“DIY”的痕跡,遮擋物的材質、形狀、顏色、新舊程度都各不相同。垃圾也是隨地可見,面包車隨意停放,沒有規劃整齊的車位。
這個五環和四環間的市場,環境堪憂,人流量也不大。一位賣蔬菜的攤主告訴記者,因為德賢路建設過程中拆遷,遷走不少附近居民,生意大不如前。
不過,并不是每個農貿市場都與臟亂差相關。
安順成菜市場在西二環外,緊挨著白紙坊橋。這個純室內農貿市場就呈現出與云龍市場不一樣的狀態。安順成菜市場里經營項目繁多,日用百貨、果蔬肉蛋都涉及,而且連越來越難找的裁縫鋪都有。豐富卻不雜亂,市場的環境保持得不錯。而且由于頂棚高度可觀,室內空氣流通很好,沒有什么令人不適的氣味。“我覺得這里和超市差不多了”,住在附近的徐大爺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