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委員:我的初衷是“以業控人”
在普通百姓眼里,圍繞農貿市場的關鍵詞是“環境”、“價格”這些直觀體驗。而提案的政協委員鄒正方,卻給出了“以業控人”這樣深奧的詞匯。
在2011年北京兩會上提出農貿市場相關提案的政協委員鄒正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近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貼出了當時的提案全文:
“隨著北京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轉型的加快,以及人口調控的任務越來越艱巨,作為低端業態的農貿市場退出北京市中心城區的必要性日益顯現出來。為了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調控人口規模的目標,我們建議在五環內取締農貿市場這種業態。我們認為,考慮到超市等在北京市已有廣泛分布、超市的蔬菜水果等的價格與農貿市場基本持平的情況,如果有效做好農超對接,不會導致蔬菜、水果和肉禽蛋等價格的明顯上漲,對居民的生活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鄒正方委員當時提案的目的很明確——“為了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調控人口規模的目標”。
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鄒委員也表示,自己提案的初衷就是給“以業控人”找到具體的落實方法。
“以業控人”是指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來控制人口總量增長,也就是政府可以通過制定規劃來決定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市場再來決定產業中的崗位,個人再來決定自己的去留。“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是“順義模式”的三個核心關鍵詞,而“順義模式”被稱為“有效控制人口規模的可廣泛推廣的措施”,已在順義區試點推行了7年。
2011年北京兩會,關鍵詞是“控制”,即人口調控和交通控制,“以業控人”被再次提出。
“大家都在說‘以業控人’,但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所以我們就想以農貿市場為試點,提出了提案。”鄒委員說。
被超市替代
是遲早的事兒
記者:您可不可以具體解讀一下以業控人和整頓農貿市場之間的關系?
鄒正方:北京提出要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轉型,吸引高端人才,這樣人口調控顯然任務艱巨。我們就想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原本想以餐飲業為試點,結果發現不太現實,農貿市場這種低端業態就成為我們的目標。
記者:農貿市場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整頓是否會帶來不便?比如遠離居民區,價格上漲等等?
鄒正方:將來以社區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只要做到超市進社區,就不會有不方便的問題。價格方面,因為超市賣的多是凈菜或是半凈菜,所以與農貿市場的蔬菜價格可比性不強。而且,如果建立起通暢的渠道,實現農超對接,減少流通環節,超市的菜價會降低。
其實,我在美國基本看不見農貿市場,都是超市形態。北京,作為一個把建設世界城市作為目標的城市,農貿市場變成超市,也是遲早的事情。
記者:有沒有可能,在農貿市場變成超市后,超市從業者依然是市場那批人,這能達到人口調控的目的嗎?
鄒正方:不可否認,現在北京超市里的從業者,還是以外來人口為主。不過,超市從業門檻相對來說還是較高的。
而且,市商務委在給我的提案回復中表示,整頓農貿市場的工作,他們近年來一直在循序漸進地進行,已經有了不少改觀。這事也急不得,慢慢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