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價值:價格便宜
農貿市場存在的最大賣點是什么?價格便宜。記者在云龍市場做了簡單的調查。3月31日中午,香菜的價格約為2元/斤,圓生菜約為1.8元/斤,小蔥的價格約為3元/斤,豬腔骨約為9元/斤。而在云龍市場南,舊宮西路旁,有一家首航超市,這里的香菜是5.58元/斤,圓生菜是2.98元/斤,小蔥是5.28元/斤,豬腔骨是13.9元/斤。價差顯而易見。
記者了解到,像云龍市場此類農貿市場里的攤主,多是直接從新發地等大型批發市場進貨。清晨進貨,早晨擺攤開賣。攤主幾乎都裝備有“面的”,自己解決運輸問題。
而超市的中間環節則多了不少。
據某批發市場供貨商透露,以蔬菜為例,批發市場給超市供貨的價格,就比給農貿市場供貨高。
首先,超市要求蔬菜必須好看,干凈新鮮,這就必須面對損耗問題。
供貨商還要向超市繳納進場費等相關費用,這些費用的總和大約占到供貨商每日流水的一成左右。
此類費用,會體現在供貨商給超市開出的菜價上。
這些經過供貨商篩選的蔬菜,在超市上架前,還要被超市工作人員再篩選一次,增加損耗。
這些損耗,加上原本就高出農貿市場的進貨價格,讓超市的菜價明顯高于農貿市場。
除了價格,農貿市場的優勢還有選擇面寬,形式靈活。
記者在4月1日下午走訪豐臺區馬家堡東路附近的千百家農副市場,詢問水果價格,得到攤主的回復是,香蕉3.5元/斤,而且可以商量。“一般如果是熟客,都可以講講價,那邊火龍果,10塊錢3個,你拿走吧。”
而從千百家農副市場向西,角門西路口的大型美廉美超市中,香蕉統一售價是6.80元/斤,火龍果5.88元/斤,價錢肯定是沒得商量。而且,記者想在這里買點草莓,發現已經售罄。在千百家農副市場,同一時間,數個水果攤均供應草莓,一家賣完了可以選擇另一家。
升級之后:環境好了 價也貴了
依照北京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的說法,“十二五”期間,北京至少將新發展規范化社區菜市場150家。由于中心城區網點設施資源存量有限,這些社區菜市場主要由農貿市場轉型升級來完成。
目前北京農貿市場約有367家,已有規范化社區菜市場298家,其中有219家是由原來傳統的農貿市場轉型升級而成。
未來,五環內農貿市場的命運,不是搬遷,就是完成自我升級。
前文提到的安順成菜市場就是經過轉型升級的。2007年,原宣武區對安順成等6家市場進行升級改造。
記者在4月1日傍晚時分趕到,發現購物人流不是很密集。一位經營蛋類生意的攤主告訴記者,他們面臨早市的激烈競爭。“附近有幾個早市,每天早上人很多,價錢比我們這兒還便宜。”
類似問題在馬家堡的千百家農副市場也存在,附近角門社區的早市,生意遠比農副市場紅火。
原宣武區某大型菜市場的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在2007年市場改造前,攤位租金大約是600元/月,但在改造后,月攤位費超過了千元。攤主不得不提高價格,以應對增加的經營成本。
相比起租金價格更便宜的早市,“新款”農貿市場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在安順成菜市場附近居住的齊阿姨說:“我現在買蔬菜,去早市,新鮮又便宜。買肉,去超市,放心一點。安順成菜市場很多時候是應急用的,晚上做飯缺點什么,就去那兒買點兒。”
早市,更接近農貿市場的過去形態,而超市,看上去是農貿市場的未來形態。整頓后的“新款”農貿市場面臨自己“過去”和“未來”的夾擊。
轉型升級后的農貿市場,得不到市民的廣泛認可,聽起來確實頗為尷尬。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到底是要更整潔的購物環境,還是要更低廉的價格,選擇后者的不在少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