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證券業協會、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主辦的“新股估值定價研討會”日前在深圳舉行。在此次會議上,各方人士從估值與定價、理性看待“三高”現象以及展望和思考三個層面,共同為新股發行制度“把脈”,并探討改革方向。
IPO價格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已經深入人心。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表示,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取向?!斑@個市場化一定要適合中國資本市場的特點,從多層次市場發展的要求出發,來做好、來堅持我們市場化改革的取向?!彼瑫r稱,要強化新股估值定價的市場化約束。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黃湘平認為,新股定價的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一、二級市場新股差價問題基本解決;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表示,推進新股發行制度,其核心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股發行的市場化進程。這一點最近幾年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表示,新股發行的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步,現在要研究的問題是在新股的定價發行在市場化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進步的情況下出現的新問題,這是市場化改革的副產品,對這個問題應該有一個總的判斷。
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王亞偉表示,目前的新股發行市場化,即在詢價環節實行市場化,在既定的規則下,買賣雙方與承銷機構,各自為尋求利益最大化自由博弈,行政力量不再干預,并對博弈結果充分認可。但由于僅僅是詢價環節的市場,發行審核仍未放開,使“市場化并不等于合理化”。
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來,一級市場,尤其是創業板一級市場運行中出現了較為突出的“三高”現象。那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華生認為,應該動態地看待估值問題,“我們經常說的‘三高’,實際上市盈率也好,市凈率也好,都是歷史的,都是已經實現的,不是未來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需要解放思想?!?/p>
招商證券副總裁孫議政表示,隨著市場化改革的堅持,未來幾年“三高”問題將逐漸減輕,甚至消失;高盛高華證券有限公司總裁蔡金勇表示,對于目前國內新股發行存在的“三高”問題,過多依靠市盈率等機械指標進行判斷,并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長遠發展。投資者應該更多關注公司的成長性、可信度等指標。
武漢科技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把所謂的“三高”或者是新股的高估值歸結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沒有道理的,所有問題不可能靠一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來解決。
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莊濤建議要引入荷蘭式招標,“可以拿出一小塊來搞荷蘭式招標,震懾一下高報價人?!?/p>
年前的新股“破發潮”,讓業界有了質疑的聲音。對此,張育軍表示,破發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它反映市場化正在發揮作用。“大家看一看海外市場,哪怕就是我們臨近的香港市場,每年的破發比例至少50%,我們按照那個標準遠遠不夠?!?/p>
PE暴利讓券商與保薦人員的老鼠倉前移,而這可怕的不是券商染指PE暴利,而是利益共同體形成侵蝕了市場所有的界線。高市盈率上市對券商、對上市公司、對保薦人、對老鼠倉至關重要,因此,所有的中介機構都可能因為利益喪失公正與獨立原則,從而千方百計為擬上市公司涂脂抹粉。
這就需要保薦承銷機構勤勉盡責。堅持勤勉盡責和誠實守信是為投資者提供保護的基礎,也是執業之道,是取信于市場的前提。
就在幾天前,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保薦項目盡職調查情況問核程序的審核指引》,明確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增加“問核程序”,將監管關口前移,并將所有保薦項目納入監管范圍,進一步強化過程監管。問核機制的設立,旨在了解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對發行人重要事項的核查情況,監督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切實履行保薦職責,提高工作質量。
筆者認為,這么做,說白了就是對IPO申請材料進行“打假”,不僅是對保薦機構與保薦代表人負責的需要,更是維護中國資本市場整體利益的需要。對于任何IPO申請材料中出現的虛假披露等行為,在將發行人拒之市場門外的同時,更應對保薦機構與保薦代表人嚴厲問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