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品安全標準工作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
?
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性技術法規,必須嚴格遵循公開透明原則。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透明,衛生部制定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工作程序, 在標準立項、制定、征求意見、對外通報和審查等程序上,嚴格執行公開、透明要求。為避免企業利益對標準的影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標準起草單位主要是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學術團體和行業協會;二是標準草案嚴格公開征求意見程序,包括企業、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各方均可提出修改意見;三是嚴格遴選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委員,特別規定委員不得在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擔任職務。嚴格遴選委員候選人,并將擬任委員上網公示,聽取各方面意見,請各方監督。通過以上公開、透明制度的實施,既保障了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合理、安全可靠,又確保了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各方參與食品安全標準的暢通渠道和積極性,促進了食品安全標準工作的開展。衛生部鼓勵社會各界對標準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實現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透明,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
?
五、非食用物質不是食品添加劑
?
非食用物質不是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的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阻礙我國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長期以來,一些單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的界限,將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如孔雀石綠、蘇丹紅等)都稱為添加劑,誤將添加非食用物質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歸結為濫用食品添加劑。
?
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工作開展以來,衛生部會同相關部門建立了違法添加“黑名單”制度,共公布了五批共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這47中物質都不是食品添加劑。具體名單可在衛生部網站查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