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委:培育成熟的股市文化既要為融資方著想,又要為投資方著想。要進行這方面的制度設計和安排,上市公司連續幾年通過分紅方式給投資者的回報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不得再融資。
李大霄:建議實施真正的市場化。新股發行市場化,對新股“破發”現象應該進行具體分析。A股如此深度和廣度的新股破發已經超出了市場規律所能解釋的范圍,其背后暴露的是不合理的新股定價機制和發行改革尚未徹底市場化的弊端。
海口網5月28日消息? 2010年全年中國內地加上香港股票市場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募集到的資金總額高達528億美元,摘得全球股市IPO融資桂冠。不過,與大規模股票發行籌集資金不太協調的是,中國股市今年整體表現不佳,基準的上證綜合指數跌幅仍然高達11.4%,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預計2011年中國IPO融資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但時間才剛到5月底,A股市場IPO的總融資規模已經超過了1500億,從今年1月截止昨日收盤,上證綜指從2700點漲至3050點再回到2700點附近,雖然指數波瀾不驚,可多數個股短期跌幅超過20%,多的甚至高達40%、50%,從4月開始,A股兩市開始加速下跌,一個半月的交易時間跌去了300點有余,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怨聲載道,究其原因,高價IPO超募、上市公司不斷再融資和國際板、新三板的排隊抽血成為壓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抽血機”一:高價IPO集體超募
“如果你只說自己募集一兩個億,那就太丟人了,現在發新股,不募集三五個億,還真拿不出手。”這是今年年初一位公關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的內幕,“公司、投行和這條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既得利益者,都希望超募,這樣大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至于怎么才能超募,那就看你的本事了?!?/p>
現狀:
巨額超募資金閑置
一方面,新股高價IPO造成大量超募,而另一方面,卻是這些超募資金其實大多都在閑置,存銀行、買理財產品甚至買樓買車,不亦樂乎。
統計顯示,2009年6月18日以來實現IPO掛牌的454家公司到目前為止共募集資金6911億,其中超募額高達3847.64億。但是,這么多超募資金,卻有六成以上由于缺乏合適的投資項目仍在沉睡,未能發揮作用。特別是創業板的啟動,讓這種超募現象登峰造極。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28只新股問鼎A股市場,發行市盈率超過60倍的有14家,占50%。在2010年內,于A股市場通過IPO方式完成募資的344家公司,合計募集資金4907.23億元,超募3024.2億元。造富游戲由此開始。樂普醫療的控制人蒲忠杰、愛爾眼科的創始人陳邦,成為當時創業板造出來的首批富人。從這以后,“雙高”似乎不再只形容肥胖人群,而成為了創業板新的代名詞,廣東湯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際,發行股價為每股110元,對應市盈率為115.29倍。
而在中小板中,這種高價發行的現象也并不鮮見。最為典型的便是海普瑞,詢價機構與保薦機構互相捧場,詢價機構的最高報價竟然達到250元,公司發行價最后定在148元,超募資金50多億。迄今為止,募資已投入金額為9.75億元,尚有49.6億元分文未動。而且,其中9億元現金則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影響:
使股市快速失血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易憲容說,目前的市場持續下跌就是市場擴容過快的結果,導致市場信心不足,而且新股發行價過高。2011年4月,共有17家風險創投機構支持的中國企業在境內外IPO,合計融資23.19億美元。目前,這些風險投資機構共創造了54筆IPO退出,平均賬面投資回報率高達11.52倍。
在對有上市潛力的公司進行資金入股等支持后,再將這家公司“包裝”上市,短短一兩年,突擊入股的風險投資機構就能拿到10倍以上的獲利。一家公司上市成功背后,多家機構分食大蛋糕?!吧鲜泄竞蛣撏兑约氨K]上市的券商們倒是高興了,可投資者就慘了。”易憲容說,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雖然飽受投資者指責,但現在“三高”問題仍然嚴重。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目前市場的萎靡不振除了歐債危機、存準率連續上調,資金面緊張外,與股票市場的供求狀態有關。如新股發行這一塊,雖然大都是小股票,但連續不斷的發行,其累積效應不可小視?!皳覀兞私獾降那闆r看,有些上市公司超募資金不是用于投資合適的項目,而是用來買地、買房、買辦公設備,有的甚至放在銀行里吃利息”。
魯政委說,有錢花不掉,成了創業板一個奇怪的通病。而被花掉的錢,干了些什么也不一定。
在談到資金問題時,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說,任何一家股票市場,資金都是影響漲跌的重要因素,中國股市也不例外。現在中國股市資金失衡,新股發行過快,去年我國新股發行已經居全球首位,但股市表現全球倒數第三。
呼聲:
二級市場投資者成了冤大頭
高價IPO肥了上市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卻讓二級市場投資者成為最后的冤大頭。新股上市從首日漲幅100%以上到現在破發,新股中簽率從萬分之幾到現在百分之六十,這無疑是一個諷刺。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90%是散戶,該群體對發行價沒有發言權,少數代表多數報價,不僅使定價很難代表大部分投資者的真正投資愿望,更為上市公司、承銷商和詢價機構等利益團體抱團謀利提供便利。承銷商為了獲取較高的發行費用,必然傾向于高市盈率發行,千方百計為擬上市公司進行過度包裝;而對上市公司來說,超募可以降低籌資成本,追求低成本籌資是理性籌資人的必然選擇,這與承銷商的超募傾向不謀而合。加之監管的薄弱,伴隨著利益團體的各得其所,超募也成為必然?!敝行沤ㄍ恫呗苑治鰩熍顺筛嬖V記者。
“我是專業打新者,2009年和2010年我都完成了全年9%的收益,雖然是比不上很多游資敢死隊一天的收益,可是非常穩定。但是今年1月打新到4月,我虧了十五萬。”
“抽血機”二:再融資個個如狼似虎
股市確實是一個投融資的市場,但現在的問題是投資不見效,融資變著花樣來。在新股高價IPO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銀行為補充資本充足率的再融資,部分企業為解決產能擴張中資金不足的再融資,都將對資金的欲望放在股市之上。不僅如此,就連以前部分受限制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也可以開禁在資本市場再融資。
現狀:
大家都把眼睛盯在股市上
據統計,今年迄今共有67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增發,總計融資1871.40億元。此外,還有163家上市公司提出增發預案并尚未實施,計劃融資總規模高達4167.32億元。統計顯示,已進行增發的67家上市公司中僅3家選擇公開增發,合計融資65.70億元,僅占已融資額的3.51%。而在提出增發預案的163家公司中,僅8家上市公司選擇了公開發行的方式,預計融資總規模為272.26億元,占比也不過6.53%。
去年12月份以來,截至5月27日,累計有21家上市公司公告拿到證監會核準增發批文,但至目前尚未實施。其中3家為公開發行,18家為非公開發行。大盤的連續下跌,確實困擾了不少計劃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對于已經拿到增發批文的公司來說,進入了6個月的倒計時,更面臨著“股價跌、時限緊”的窘境。據統計,截至昨日收盤,在拿到增發批文的公司中,有多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增發價或接近破發。
影響:
只顧圈錢沒有回報之怪象
李大霄說,上市公司再融資本來無可厚非,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上市公司只顧圈錢,而不思回報。有人認為,現在好多上市公司已經采取了定向增發,這樣對市場的影響不大。而我認為,這是認識上的一種誤區。而客觀地說,只是它比公開增發的影響面要小一些而已,而并不是對資金面沒有影響。除非像中石油那樣直接增持股票,對市場就沒有負面影響。
魯政委說,關于上市公司再融資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由于我國債券市場不發達,上市公司再融資就兩只眼睛盯著股票,這是導致市場擴容壓力加大的原因之一?,F在除部分銀行要進行再融資外,其他上市公司需要再融資4000億以上,是去年同期的近5倍,接近去年全年增發預案中募集資金總額4931億元。
上市公司今年再融資規模急劇擴大,主要歸因于貨幣政策緊縮,連續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致使上市公司通過銀行貸款難度加大、成本抬高。據一家制造業上市公司負責人透露,今年隨著貸款利率提高,公司一季度的財務費用增加了1000萬元。這對于一個年凈利潤不到1億元的公司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因而,上市公司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低成本資金也就在情理之中。
易憲容指出,上市公司圈錢現象明顯,不僅在新股發行上圈錢,而且上市后通過再融資繼續圈錢。如果任由再融資潮泛濫,勢必對本來就弱勢的股市形成巨大的壓力。管理層是否因此出手調節還難以預測,但這并不是沒有先例。2008年,中國平安推出千億再融資計劃,考慮到該融資規模對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巨大,在監管層的介入下,該融資計劃未能成行。而在2009年末,監管層對再融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貸款等用途做出限制,導致10多家公司紛紛調整方案,取消了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項目,募集資金額度大為縮水。
呼聲:
讓資本市場承受不起
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沈正陽對于上市公司大規模的再融資行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作為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通道,再融資成為不少公司做大做強、解決經營性現金流壓力的基本方式。但在股指處于高位時,由于增發價較高經常會套牢參與的投資者,另外,企業融資規模過于龐大,也會造成市場恐慌,股價下跌。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銀行等巨無霸的再融資和新股的再融資,是目前股市最難以承受之重。以銀行為例,以補充資本充足率為由頭,再融資需求強烈。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在今年4月就明確提出要為補充資本充足率再融資600億元。
此外,不少上市不久的公司,也開始再融資。如歐菲光 、珠江啤酒、大連港等公司都是去年才上市的公司,上市時間多在一年以內,再融資的規模多在1億元以上,大連港IPO時融資近30億元,此次計劃發行公司債,再融25億元。去年8月才上市融資7個多億的歐菲光2009年的凈利潤才5098萬元,2010年業績只增長2%,今年一季度凈利潤還下降,這樣的公司現在又開始發債融資,由此可見其對資金的渴求有多么強烈。如此類推下去,老的新的一齊來,大盤小盤股都獅子大開口,股市怎么承受?
“抽血機”三:國際、新三板排隊
“A股目前很多問題沒解決好,B股也成了僵尸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冒進地上國際板和新三板,資金分流是肯定的?!币凰侥既耸扛嬖V記者說,如果國際板來了,他肯定要去買世界500強公司,“即使是像茅臺這樣的優秀公司比起麥當勞來,你愿意投資哪個?大資金擠泡沫,其實是為了騰資金出來。”
現狀:
千億資金需求只是開始
剛閉幕的2011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國際板已經“越來越近”了。由于擔心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板可能對A股造成“抽血效應”,外加市場資金面出現日趨緊張的局面,5月23日A股市場出現2.93%的大跌。由于證監會公開表示國際板將以人民幣計價,面對目前良莠不齊的A股市場,以及未來充滿世界500強優秀企業的國際板,股民和機構們會用手中的人民幣購買哪個市場的股票?對A股而言,國際板究竟是一個龐大的“抽血機”?還是一個遍地黃金的新天地?
根據最新消息,國際板推出條件漸趨成熟,多家境外企業的上市熱情也是越來越高,其中已經明確表示希望在國際板上市的匯豐銀行,初步選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提供上市服務,融資規模相當于50億美元左右。普華永道資本市場服務組合伙人陳朝光曾經預計,國際板初期可能有5家左右的海外公司掛牌,總融資額在1000億元左右。這還只是開始,如果按國際板吸引世界500強公司上市的目標看,以后一個世界500強,融資規模都可能是百億計。
影響:
世界500強會分流A股資金
易憲容說,建設國際板是完善中國資本市場、提升中國國際金融地位的重要舉措。從國際上來看,世界金融強國無不將引進國外優質企業在本國上市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比如目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其中至少有15%來自海外公司。中國提出建設國際板后,一些國際知名大公司如匯豐銀行、可口可樂、聯合利華等紛紛表達了到A股上市的意愿。國際板沒有什么大問題,來國際板上市的企業,是優質資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給中國投資者帶來了真正的機會。
“相對而言,新三板的問題多一些,因為這些公司的業績如何,公司治理狀況如何,很難說。”易憲容說,近年來,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融資額等都連上臺階,在“量”的擴張上速度驚人。但在“質”的改進方面,雖然也有進步,步伐卻顯得相對緩慢。新三板的推出仍然應該重視質量。
不過,魯政委觀點比較中性,他認為國際板并不是馬上就要推出,因為按照慣例,股市不上漲,一個新的市場是建立不起來的。他同時認為,新三板屬于場外市場,對主板市場影響不大。
李大霄也認為:“新三板市場至少在初期階段對主板市場不構成威脅,現在市場對此有些反應過度?!?br/>
呼聲:
新三板半生不熟別催熟
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總監秦茂軍說,壓力較大則是因為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太低了,在分紅派息上遠遠低于國際板公司。如果一旦國際板開通,投資者可能就會棄A股而選擇國際板股票。
對于國際板漸近的消息,市場給出了不同聲音,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消息偏空,供應壓力將增大,主板市場也有失血的可能,同時未來國際板中世界500強公司相對低的股價有可能與現在主板的股價形成比價效應,從而進一步拖累主板。因此,不少市場人士建議對于國際板的建設應該有對沖機制,既能吸引世界500強落戶,又不至于對A股形成很大沖擊。
而對于完全陌生的國際板和不太了解的新三板,不少投資者則表示出無奈,畢竟創業板狂跌的現狀擺在面前?!罢f新三板門檻比創業板高,公司比創業板公司成長性好,那為什么不直接把創業板撤了?創業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新三板定位是什么?美國粉單市場?如果不是,那創業板來干什么?”一位投資者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認為創業板還沒解決好,新三板就是個半生不熟的市場。
?
相關鏈接:
收評:滬指跌26點逼近2700 A股難言"五窮六絕七翻身"?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