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6月1日消息 市場原本期盼的“紅五月”并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上證綜指5.77%的單月跌幅。指數的下跌意味著整體估值水平的下移,對于某些業績增長穩定的品種,低估值帶來了價值投資的機遇,但就高成長預期未能兌現的個股而言,“擠泡沫”之旅或尚未終結。部分券商機構認為,在政策拐點難見的情況下,A股6月份震蕩筑底的概率仍然較大。
5月遭遇“滑鐵盧”
5月份A股遭遇“滑鐵盧”,市場呈現系統性下跌。其中,上證綜指累計下跌5.77%,深成指累計下跌5.26%,滬深300指數下跌5.99%,中小板綜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累計下跌7.93%和7.27%。從指數表現來看,代表大盤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表現好于中小板綜指與創業板指數,表明具有低估值優勢的藍籌股在趨勢性下跌行情中具有更好的防御性。剔除5月份上市新股,A股總市值從5月初的27.19萬億元縮水為25.49萬億元,總市值下降了6.25%。
估值方面,截至5月31日收盤,全部A股整體市盈率(TTM)從4月底的17.41倍降到了16.39倍,滬深300整體市盈率(TTM)從14.08倍降到13.35倍,中小板整體市盈率(TTM)從37.40倍下降至34.16倍,創業板整體市盈率(TTM)從48.42倍下降至43.90倍。縱向比較,全部A股、滬深300和創業板的整體市盈率(TTM)均為自2009年以來的絕對低位。其中,滬深300整體13.35倍的市盈率(TTM)距離12.02倍的歷史底部估值已十分接近。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遠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時那么嚴峻,國內經濟的整體流動性也遠比2008年時充裕,藍籌股目前的低市盈率或已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因此,以銀行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未來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十分有限。相較而言,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盡管經歷了前期的慘烈下跌,但是業績的不穩定令其高成長預期無法兌現,因此,估值水平較高的創業板與中小板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間,其受到“戴維斯雙殺”的沖擊更大。不過,投資者也應當注意到,在創業板與中小板內仍有部分個股業績能夠維持高增長,但在本輪下跌中慘遭“錯殺”,因此,在大盤企穩后,部分成長股的長期投資價值將會再次顯現。
后市聚焦通脹數據
A股5月份的下跌主要源于市場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特別是在通脹水平持續高企、短期貨幣政策拐點難現的情況下,市場對政策可能超調并最終導致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加劇。理論上,決定股市表現的根本因素在于經濟預期,具體到國內,由于政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較為深遠,因此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更多是建立在政策預期之上。而當前政策的重心在于“抑通脹”,所以只有當通脹數據出現拐點之時,政策才會有微調或轉向的空間。一旦通脹得到有效控制、政策拐點出現,那么市場對宏觀經濟增速下滑的悲觀預期或將扭轉,因此國內通脹水平的走勢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券商機構對未來國內的通脹形勢存在一定分歧。海通證券預計,2011年5月份和6月份CPI同比漲幅將創出年內新高,分別為5.5%和5.9%。一方面是因為農產品、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另一方面,通脹壓力有從食品向非食品領域轉移的跡象;此外,翹尾因素對CPI同比影響比較大,據測算2011年5月份、6月份翹尾因素對CPI同比漲幅貢獻分別為3.3個百分點和3.7個百分點。
而銀河證券則相對樂觀,他們預測,5月份CPI將同比增長5.4%。由于政策的累積效應和食品價格季節性因素的影響,CPI的環比已經開始出現回落,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環比和物價環比均將處于回落之中,預計二季度全季度的CPI同比仍將維持在5.0%-5.5%之間。
?
相關新聞:
國際板10月份或產首單 被指是A股暴跌元兇
外資或“做空”A股 警惕短線反彈陷阱
A股持續下跌 專家建議關注藍籌股和超跌股
三大因素影響六月A股 機構策略
旱情加重利空A股 后市可關注三類機會
三大抽血機竭澤而漁 A股狂跌股民傷不起[圖]
專家看股:A股跌跌不休,底部何時出現?
收評:滬指跌26點逼近2700A股難言"五窮六絕七翻身"
6月或仍是蟄伏季
盡管當前市場似乎已經隱約觸摸到了“估值底”,但市場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與通脹居高不下的現實仍制約了市場做多的動能。換言之,在“政策底”出現之前,A股市場或難以出現趨勢性反轉行情。而就當前的經濟環境來看,“政策底”在6月份出現的概率并不大,不過“估值底”也限制了A股指數的下行空間。因此,市場普遍認為,6月份A股市場仍將震蕩筑底,繼續蟄伏以待政策“拐點”的降臨。
廣發證券認為,市場拐點的出現或需等到通脹回落、從緊政策得以適度放松之時,但這在短期難以看到。另一方面,估值支撐也將封鎖指數大幅下挫的空間,即使按照較為悲觀的2011年15%的盈利增速預測來估算,各指數2011年的預測市盈率也已經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預計市場6月份仍將延續弱勢,震蕩筑底,上證指數未來一個月的運行區間在2600點至2900點之間。配置方面,仍然建議采取防御為主的策略,總體倉位控制在60%以下。品種上應以估值穩定的消費類板塊為主,尤其是通脹傳導能力較好從而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的高端消費品和必需消費品。
國信證券認為當前市場仍處于震蕩市,但已接近底部。市場未來出現趨勢性上漲還需要流動性的配合以及更多的“星星之火”(如產業資本增持個股增多),而這將取決于“政策底”的出現。在行業配置上,建議以電力、部分化工、建材、煤炭等行業為主。從中期的角度,依然看好以制造業為主的機械行業。
中信證券在此前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企業利潤將繼續下滑,“估值底”應予以結構性看待。低估值是市場見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況且當前只是大板塊表現出“估值底”,但綜合全市場以及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板塊后,估值并未完全見底。而在沒有觀察到底部信號的陸續出現前,市場可能在下跌和震蕩中交錯前行,不過,在目前區間內已可適當降低減倉力度。配置方面,建議繼續觀察,堅持防御,主要關注業績穩定的消費和交通運輸板塊,如食品飲料、商業零售、服裝、旅游、醫藥等行業。
5月近半新股首日破發
5月大盤終究未能扛住重壓,月K線收出長陰,新股再現密集破發潮。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股首日破發成了“家常便飯”,當月上市的新股幾乎有半數在上市首日遭遇了破發的尷尬局面。
5月IPO環比增加
統計顯示,截至5月31日,當月共有27家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環比4月份的23家出現17.39%的提升。其中,6家公司登陸主板市場,其余21家登陸中小板及創業板市場。
具體而言,5月全市場首發募集資金總額達264.406億元,環比4月份的239.622億元增加10.34%。當月首發股份數達到11.246億股,較4月的8.346億股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今年以來,IPO發行節奏一直保持著較快的速度。從發行家數來看,今年1-5月份,IPO家數分別為35、26、27、23及27家,除了4月份略有放緩外,其他幾個月都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行速度。
新股破發恐難止
在IPO發行依舊穩步進行之時,二級市場上新股首日破發的現象卻絲毫未見緩解。統計顯示,截至5月31日,當月共有26只新股上市,其中有12只在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且破發幅度普遍超過10%,破發比例在46.15%。5月以來,新股首日破發幅度最大的個股為九牧王,當日破發13.05%,其次是海能達,首日破發幅度為11.81%;而當月首日破發幅度超過5%的股票便有9只。
新股首日頻現破發,除了與市場持續弱勢有關外,其首發市盈率的高低則更影響著新股首日的表現。事實上,5月新股首發市盈率已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統計顯示,在5月完成發行的27只新股中,平均首發市盈率為36.39倍,較前三個月55倍左右的水平,已經環比下降了超過三成。5月31日上市的三只創業板新股中,N京君正及N金力泰均出現了5%的破發幅度,而這兩只股票首發市盈率分別為42.86及23.41倍。也就是說,不僅僅是36.39倍,二級市場不愿買單;就連在大盤反彈之際,23倍的市盈率也仍嫌高。
另外,在新股破發幾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5月新股申購的中簽率也大幅提升。統計顯示,在5月完成網上申購的26只新股中,平均中簽率為6.99%,雙星新材更出現了65.52%的中簽率,文峰股份的中簽率也達到24.69%;而4月完成的網上申購新股的中簽率平均值還僅為2.58%。新股網上中簽率的大幅提高,說明新股申購不再被稱為無風險收益行為了,新股大面積的破發,令投資者的打新積極性銳減。從這個角度而言,短期新股破發潮或難終結。(本報記者魏靜)
食品飲料成5月唯一上漲行業
5月A股市場可以用疲弱來形容,大盤在經過前半個月的窄幅震蕩后,后半個月出現大幅下跌。整體市場的低迷反映在行業板塊的走勢上,就是5月份絕大多數申萬一級行業板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整,而食品飲料是全月唯一出現上漲的行業。
據Wind資訊統計,整個5月份,23個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的絕大多數表現不佳。其中,餐飲旅游、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跌幅居前,分別累計下跌了10.20%、9.97%以及8.56%;此外,輕工制造、機械設備、交運設備、建筑建材、電子元器件、公用事業以及交通運輸行業的整體跌幅也均在8%以上。5月份跌幅居前的行業呈現出三個比較明顯的特征:一是估值較高的行業跌幅居前,如跌幅第一的餐飲旅游行業,截至昨日市盈率(TTM)仍然高達47倍;二是重周期行業表現低迷,典型代表是以鋼鐵為主要構成的黑色金屬行業以及有色金屬行業;三是中游行業表現不佳,如機械設備、交運設備等行業,這可能與市場預期中游行業去庫存力度將相對更猛烈有關。
食品飲料板塊全月小幅上漲0.09%,是5月唯一出現上漲的行業。食品飲料之所以能夠在猛烈的市場下跌中獨善其身,可能與以下兩點原因有關:首先,食品飲料板塊自身估值并不是很高,截至昨日該板塊市盈率(TTM)為34倍,相對餐飲旅游、醫藥生物等防御類行業,具備一定估值優勢;其次,該板塊是典型的通脹受益行業,在CPI上升壓力仍然很大的背景下,能夠吸引部分市場目光,這也解釋了估值較高的農林牧漁行業在5月跌幅同樣相對有限的原因。(本報記者龍躍)
弱市中難尋安全邊際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申萬風格板塊5月呈現普跌格局,顯示在市場系統性風險增加的背景下,估值、業績、股本規模短期均不能提供足夠的安全邊際。值得注意的是,申萬活躍股板塊全月漲幅高達8%以上,顯示弱市中仍然存在收益較高的結構性機會,盡管嘗試把握這種機會幾乎可以用大海撈針來形容。
據Wind資訊統計,5月份申萬主要風格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微利股板塊、中價股板塊以及中市凈率板塊跌幅居前,分別累計下跌了8.45%、7.99%以及7.88%;而配股板塊、低價股板塊以及價值穩健板塊跌幅相對較小,分別下跌了2.25%、3.82%以及4.13%。此外,活躍股板塊全月上漲8.49%,這與該板塊成分股調整頻率較高,以及部分權重成分股逆勢走強有很大關系。
從主要風格板塊表現看,可以清晰地得出一點結論,即在市場系統性風險增加的背景下,很難在短期內尋覓到所謂的安全邊際。首先,從業績角度看,5月份微利股下跌了8.45%,而績優股下跌了5.51%,業績并未能提供明顯的安全性;其次,從估值角度看,低市凈率板塊與高市凈率板塊當月分別下跌了4.81%與4.63%,跌幅基本相當;第三,從股本規模看,小盤股與中盤股5月跌幅都在7.7%附近,只有大盤股跌幅相對較小,但也達到了5.03%。
當然,5月份風格板塊趨同的走勢可能很難長期持續,畢竟,隨著系統性風險的釋放,個股分化也將逐漸展開,低估值和績優股板塊的投資價值有望重新獲得關注。(本報記者龍躍)
期指多空博弈6月行情
5月期指市場整體呈現下跌趨勢。走勢明顯分為兩個階段,上半月呈現盤整態勢,后半個月持續下跌。5月27日,期指四合約總持倉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達到45369手。業內人士分析,持倉高企說明多空雙方爭奪異常激烈,雙方正在對賭六月合約,空方可能最終獲勝,多方的不斷加碼則被視為“賭徒心態”。
5月跌幅較大
IF指數5月開盤于3210.7點,最低下探至2964.4點,終盤以3000.9點報收,大跌200.2點,跌幅高達6.26%,創出自2010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月中,期指IF1105合約平穩交割,IF1106合約順利晉升成為主力合約。IF1106合約5月開盤于3215.2點,最低下探至2960.2點,終盤以2996點報收,大跌215.2點,跌幅高達6.7%。其中,5月23日大跌107點,創出今年1月下旬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西部期貨分析師郝艷利對記者表示,本輪市場的調整是對前期“經濟運行于通脹與減速糾結之間”的進一步深化。5月中下旬市場面臨方向性的選擇,市場的焦點逐步向經濟減速轉變。4月中下旬,市場就曾出現了深幅調整,整個5月份市場沒有實質性利好的推動,市場出現了估值重心的下滑。
東證期貨分析師楊衛東認為,整個5月市場都比較悲觀,下跌的內在原因是市場資金面比較緊張,而股市在資金面的爭奪上并無優勢。比如,5月銀行存款比上月減少4000億左右,資金的流向為銀行理財產品、藝術品投資、民間借貸、貴金屬炒作等,“這些更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
此外,業內人士還分析,如果增量資金不選擇進場,那么市場將難以擺脫頹勢。
值得注意的是,久未出現的“釣魚單”在流動性極差的遠月合約上再次上演。5月27日,遠月合約IF1102盤中價格出現異動,以接近跌停價成交近40手,損益接近360萬元。
多空對賭6月
5月期指市場前半個月是盤整,后半個月是下跌。在盤整時期,股指期貨持倉相對較低,但下半月持倉量大幅增加。5月27日,期指四合約總持倉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達到45369手。近兩日以來,盡管持倉有所減少,但是依然維持4萬手之上的高位。在業內人士看來,持倉量創新高正是說明了多空雙方的激烈爭奪,而空方在已經盈利的態勢下,最終勝算較大。
東方證券金融衍生品首席分析師高子劍認為,持倉量創新高說明多空雙方正激烈博弈,“這類似于打仗,多空雙方都調兵上來”。在他看來,6月合約結算時,多空雙方要決出一個勝負,目前來看,空方的贏面較大,“空方現在已經盈利了”。但是多方并沒有放棄,持倉量的增加也反映出多方也拿出了更多的資金,想要最后搏一把。
高子劍認為,目前市場的趨勢顯示多方判斷比較弱。但多方在5月卻表現出近乎賭徒的心態,“輸了1000沒關系,我再壓2000,再輸我就壓4000”。高子劍說,多方這一步并不是聰明的選擇,“多方上周增倉4000手,按保證金計算,投入了6個億的資金,這個錢其實應該耐住性子,等到市場見底反彈時再出手”。
郝艷利認為,本輪下跌中,雖然多空持倉出現歷史新高,但期指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套利機會,“市場的反彈都出現在期指套利機會較多、多空爭奪比較厲害的情況下”。在她看來,持倉大幅增加反映了市場的分歧,在大盤的關鍵技術點位,如2690點附近,多空雙方還將有一個激烈的博弈過程。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滬深300現貨指數已經下跌至1月份以來的低點,短期下跌意愿并不強。在多頭積聚實力之后,會有一個反彈出現。
?
?
相關新聞:
國際板10月份或產首單 被指是A股暴跌元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