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滬深交易所安排,6月份兩市將有112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上市,市值共計1585.7億元,為年內偏低水平。
據西南證券(600369)統計,6月份兩市合計限售股解禁市值為1585.70億元,比5月份的2159.98億元減少574.28億元,減少幅度26.59%;其中,股改限售股的解禁市值為332.70億元,比5月份的723.48億元減少390.78億元,減少幅度54.01%;首發、增發配售、定向增發等部分的解禁市值為1253億元,比5月份的1436.50億元減少183.5億元,減少幅度12.77%。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張剛分析說,6月份解禁市值減少兩成多,為2011年年內偏低水平;不過,6月份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占到全月解禁市值的79.02%,比5月份這一比例的66.51%出現顯著上升。
統計顯示,6月份交易日為21個,以此計算日均限售股解禁市值為75.51億元,較5月份102.86億元減少27.35億元,減少幅度為26.59%。
在6月份解禁的112家公司中,解禁股數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在30%以上的有56家,占當月涉及解禁公司數量的一半,在100%以上的公司有31家。其中,比例最高前三家公司分別是,勝利精密(002426)達到449.92%,上海萊士(002252)300%,大洋電機(002249)293.75%。
統計還顯示,112家公司中,解禁市值10億元以上的有40家,解禁市值最大的前3家分別為太鋼不銹(000825)143.35億元、科倫藥業(002422)91.05億元、中色股份(000758)76.98億元。
6月份一個頗值得關注的解禁群體是新大新材(300080)、長城集團(300089)、盛運股份(300090)、金通靈(300091)等4家創業板公司,這4家公司解禁的均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且解禁時間都在6月27日,解禁市值分別為19.84億元、3.99億元、8.02億元、8.43億元,按2011年一季報的業績和5月25日收盤價計算,市盈率分別為23.97倍、32.38倍、80.52倍、40.08倍。(每日商報)
三大因素影響六月走勢 A股五窮了六絕乎
延續四月的調整勢頭,五月股市一路下跌,截至昨日收盤,五月份上證指數跌幅已經超過6%,且沒有絲毫止跌的信號,目前走勢印證了“五窮、六絕”這句股諺的前面部分。而從當前的走勢來看,六月市場走勢很可能會印證這句股諺的后面部分,國際板、創業板以及經濟數據都將考驗六月大盤。
陷入絕境還是絕處逢生?
“六絕”這個“絕”字既可指絕境絕地,也就是說指數繼續下挫,創出調整新低;當然也有可能是絕處逢生,大盤在6月份真正探出本輪調整的底部位置,甚至出現反轉。6月行情到底會如何演繹,市場各方看法不一,國內機構多數認為6月會延續調整或震蕩走勢,也有少數機構認為有可能探出底部;普通投資者對市場的看法更為迷茫,看漲和看跌的幾乎各占一半。而回顧歷史上的6月可知,多數時間是5月走勢的延續,大盤很難在6月出現轉折。
三大因素影響六月走勢
因素一 國際板
靴子不落地 市場難樂觀
“國際板很近了?!彪S著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期對于國際板的表態,市場對于國際板推出的預期加劇,而國際板對于市場的影響也日益明顯。
前幾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們離推出國際板越來越近了?!睂τ趪H板,人們的反應褒貶不一。雖然國際板還處在醞釀當中,但其對二級市場的作用已經凸顯了出來。首當其沖的創業板、中小板高估值股連續下跌,從周一開始,A股進入非常尷尬的境地。
點評:華訊分析師稱,國際板用人民幣計價,而且上市的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強,跟現在的A股公司良莠不齊一比,大家似乎覺得國際板更有吸引力。市場自然想著要出些資金來炒國際板,對于縮量的大盤來說,出現回落就難以避免了。但其實國際板消息導致的下跌或許只是一個誘因,股市反映的畢竟更多是經濟,而不是一個事件,而短期主力減倉和股指下挫的原因或許還是處于對經濟減速的擔憂。
因素二 創業板
高估值不改 擠泡沫不變
5月市場的調整從創業板開始,且截至昨日依舊沒有出現明顯的回升。近十個交易日當中,僅有一個交易日出現了反彈,其余時間持續跳水。昨日,創業板指數再度創出歷史收盤新低。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低于預期,目前估值太高,尤其是新股發行中存在較大的問題,若持續高估值發行,該板塊仍將不斷被擠泡沫。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整后,目前該板塊整體市盈率仍高達40多倍,而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市盈率僅為13.74倍。與此同時,創業板業績也不給力,數據顯示,在創業板公司中,2011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的達到了48家,占比高達23%。
點評: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日前在2011中國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完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促進形成相互制約、充分博弈、利益均衡的定價機制。分析人士表示,5月新股普遍破發,若是6月持續密集發行新股,這些次新股上市將繼續拖累創業板的估值,從而成為市場的調整壓力。
因素三 基本面
CPI不下降 指數難回升
導致5月市場出現調整的根本原因還是來自于基本面,其中4月經濟數據的出爐是市場調整的導火線。根據統計局數據,4月CPI同比增長達5.3%,持續處于高位當中。持續的高通脹,使得央行繼續采取不斷收緊流動性的舉措,5月中旬央行再度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普遍認為,如果CPI不下降,未來央行不會改變收緊流動性的措施。因此,6月公布的5月經濟數據就將十分引人關注。
點評:銀河證券認為,5月食品價格出現較明顯上漲,估計短期難以看到CPI漲幅有效回落,二季度物價漲幅仍將位于5%以上。因此,6月市場仍將處于震蕩尋底的過程,一旦經濟數據出爐后,甚至不排除有加息的可能。而一旦加息,將對短期市場影響巨大。
五月已跌6.92%
11個月來最大月跌幅
5月市場呈現破位下行的態勢,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跌幅達到6%以上,且再度創出了調整新低;深成指同樣一路下行,月跌幅達到了6.72%。不少個股跌幅甚至超過30%。
指數
年線失守A股進入“熊市”
5月市場的走勢大大出乎投資者的預期。5月第一個交易日,市場在假期歸來后顯得較為樂觀,滬深兩市雙雙上漲。雖然隨后一度下跌,但截至5月20日,滬指依舊維持在2800點上方穩步調整。但隨后5個交易日市場風云突變,本周更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上證指數周一更是創出了今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紀錄。截至昨日,上證指數收于2709.95點,月跌幅達到6%以上,且再度創出了調整新低。深成指收于11492.71點,月跌幅達到了6.72%,同樣為調整新低。
大盤不僅跌破2900點、2800點整數關,更一舉跌破了年線的支撐,且連續5個交易日收盤在年線之下。從技術上看,市場已經有效跌破了年線的支撐。年線被市場稱作“牛熊分界線”,雖然現在就說市場進入熊市還為時尚早,但隨著年線的跌破,5月市場完全可謂“山窮水盡”。
板塊
個股遭遇恐慌下跌
指數大幅下跌,個股自然難以樂觀。不少個股遭遇大幅下跌,甚至有個股跌幅超過了30%。
在市場風險的快速釋放過程當中,小盤股遭遇了最大的沖擊。中小板和創業板跌幅居前,尤其是漢王科技(002362)、海普瑞(002399)等個股更是出現了崩盤的走勢。板塊方面,5月市場也幾乎沒有熱點,前期熱點有色金屬板塊領跌市場,區域經濟概念股也大幅下跌。疲軟的市場下各路資金紛紛撤離股市,基金早在5月初就大幅減持,將倉位降至了歷史低點附近,游資則采取各種手段爭先恐后地出逃,散戶的熱情也大大降低。
多空大看臺
國內機構:看空略占上風
看空派:延續調整
廣晟期貨趙穗川:此波調整至少將延續到6月中旬。此次有效下破一季度交易成本線2863點后,大盤將繼續保持低位調整的格局,時間也因此延長。盡管大盤未來調整幅度不太確定,但第三個支撐平臺2661點-2832點仍有較強的支撐力度。
中信證券(600030):6月份行情難言樂觀。底部信號的出現將逐步演進,其中較早觀察到的應該是現行指標PMI接近51,以及決策層展開始對經濟實際運行狀況的調研。其次觀察到的信號是工業增加值接近12%至13%的低位且環比下降放緩,可能導致通脹超預期的風險趨于消除;最后觀察到的信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出現以及貨幣政策微調。
震蕩派:持續震蕩
天治基金寇文紅:6月大盤可能會延續震蕩。目前市場普遍擔憂緊縮政策和電荒疊加將導致二三季度經濟增速持續下滑;與此同時,CPI將繼續處于高位,貨幣政策難以松動;工業企業普遍面臨去庫存的壓力,上市公司的盈利會受到影響。預期6月多空因素基本均衡,大盤將繼續窄幅震蕩。
華泰證券(601688):從流動性和上市公司業績角度看,短期市場難以迎來趨勢性反彈機會,6月市場較大概率仍是一個尋底的弱勢震蕩格局。
看多派:明顯反彈
大同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胡曉輝:“6月將出現明顯反彈行情。”他認為,“我判斷大約是在6月9日到13日之間那三個交易日,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明顯的反彈行情。”他指出,這個反彈行情應該是周線級別的反彈,也就是說持續時間很有可能持續兩周到五周的時間。
對于行情的反轉,胡曉輝認為需要具備兩大條件,首先是相關政策的放松。他認為加息還是必須的,準備金也可能還要繼續提升,任何一個國家加息5次以上,短周期都會對市場形成壓力。
外資投行:唱多聲音更強
與中資機構對行情多數偏謹慎的看法形成鮮明對比,記者發現近期外資大行頻頻發出看多A股的聲音。繼高盛高調唱多A股市場之后,里昂證券、花旗銀行等外資投行巨頭接連發布報告,聯袂唱多中國股市。
一向低調的高盛集團最先表態。5月12日,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爾表示,中國的通脹水平可能即將見頂回落,這意味著中國股市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迎來回升。在高盛表態后不久,里昂證券也對未來給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期。里昂證券中國A股市場研究部主管嚴賢銘表示,目前A股估值已接近歷史低點,隨著通脹拐點的逐漸到來,A股外部環境將逐步改善,上證指數年底有望站上3800點。
隨后,花旗集團于5月19日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股市有望掙脫區間震蕩,向積極方面運行。其他的國際金融“大鱷”雖然尚未旗幟鮮明地看多A股,但野村、摩根士丹利、瑞信等知名投行自5月初以來接連發布研究報告,集體看好中資銀行股。
股民調查:短期急跌后更加迷茫
經過本周的急跌之后,調查數據顯示,股民對大盤走勢更趨迷茫。中財網調查數據顯示,看漲和看跌的投資者比例相當,其中44.5%的投資者認為大盤會漲,另外有45.8%的投資者認為會跌,9.7%的股民認會平盤震蕩。這樣的調查結果實際上體現了普通投資者對行情并沒有較為明確的判斷,看漲和看跌觀點都無法占據上風。
另外,在倉位上,與投資者對行情的判斷一致,持倉狀況也呈兩極分化,空倉和重倉的最多且兩者比例相當。其中重倉的投資者占到43.4%,而空倉者也占到40.2%,處于兩者之間的投資者有16.4%。
而記者在與身邊的多名投資者交流后也發現,重倉和空倉者人數相當。如果行情延續疲弱態勢,雙方會進行反向操作。如果指數在6月繼續下探,部分重倉的投資者會選擇減倉,而空倉的會選擇加倉。(成都日報)
原始股東出逃增加創業板指數殺跌動力
本周創業板表現慘烈,創業板指數連續探底。截至5月27日收盤,創業板指數收于822.94點,盤中還創下最低的819.87點,一周跌幅高達6%,超過上證綜指周跌幅。有48只創業板股票跌幅超過10%,占比超過兩成。
創業板繼續暴跌
本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皆連續下跌,創業板雖然周二出現反彈,但反彈力量弱小,隨后又連續殺跌。統計顯示,本周共有211只創業板股票以下跌報收,占比95.48%;另有兩只個股平盤,上漲的創業板股票只有8只。
賽為智能(300044)本周跌幅最大,跌幅為19.6%;寶利瀝青(300135)本周跌去了17.89%;長海股份(300196)一周累計跌幅高達15.19%。創業板合計有6只個股周跌幅超過15%。此外,還有42只個股周跌幅介于10%至15%之間。
今年以來,創業板指數已經累計下跌了27.66%,已有多只個股股價腰斬,創業板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元。其中,康芝藥業(300086)、燃控科技(300152)、荃銀高科(300087)等個股股價都已腰斬,神州泰岳(300002)、國民技術(300077)、碧水源(300070)、沃森生物(300142)以及樂普醫療(300003)等個股蒸發市值均超了50億元。
經過一路暴跌,創業板估值已大幅下降,目前整體估值為42.16倍,較全年最高的80倍,幾近腰斬。僅有萬邦達(300055)一只個股動態市盈率在100倍以上,海默科技(300084)、寶德股份(300023)和大禹節水(300021)的動態市盈率在90倍以上,金龍機電(300032)和永清環保(300187)的動態市盈率在90倍以上。
目前50倍市盈率以上的創業板股票共計有72只,占比近三分之一。動態市盈率低于30倍的個股擴充至13只。
原始股東瘋狂出逃
自解禁以來,創業板原始股東就開始大規模出逃。5月以來,除去大宗交易,就有6家創業板公司的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合計套現超過4億元。其中,回天膠業(300041)遭到第二大股東大鵬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減持400萬股,套現約1.27億元。豫金剛石(300064)遭到第四大股東王駕宇減持484萬股,王駕宇也是該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共套現8563萬元。南都電源(300068)的第六大股東杭州華星企業公司減持了450萬股,套現金額高達7460萬元。此外,(300059)遭到股東減持176萬股,套現6524萬元;中瑞思創(300078)被減持了3895萬元;寶通帶業(300031)被股東減持了88萬股,市值約1393萬元。
4月,也有6家創業板公司的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套現金額高達4.56億元,、天龍光電(300029)和海蘭信(300065)的重要股東減持均超過億元。創業板連續暴跌之下,原始股東仍在瘋狂出逃,殺跌動力不減。
大宗交易更是成為創業板原始股東大量減持的交易場所。5月23日國民技術成交了4筆大宗交易,賣方均為國信證券上海北京東路營業部,買方均為國泰君安廣州黃埔大道營業部,成交量為63.5萬股,成交價格為27.03元,市值約1716萬元。5月24日國民技術再成交了5筆大宗交易,兩個席位分別賣出250萬股和23.25萬股,其中單筆減持最高者達到170萬股,而能夠一次減持170萬股的股東僅有中興通訊(000063)、深圳市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股東孫迎彤。
除了重要股東減持,高管減持也成了殺跌的動力。5月世紀鼎利(300050)、萊美藥業(300006)、上海凱寶(300039)、陽普醫療(300030)、華誼兄弟(300027)、國民技術、等多家創業板公司的高管也頻頻出現減持動作。華誼兄弟、中瑞思創、南風股份(300004)的高管5月累計的減持市值分別達到3.064億元、6405.8萬元和893.2萬元。
根據深交所數據,從年初至今,共有6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遭105名高管減持,共減持162次,減持規模近13億元。朗科科技(300042)在短短4個月內被9名高管減持24次。
樂普醫療的總經理蒲忠杰成了創業板高管中減持數量最大者。3月23日,蒲忠杰通過大宗交易一舉減持1500萬股,當天套現金額達到3.73億元,成為一次性套現規模最大的高管。
新股發行快速降溫
創業板公司之前的高價發行造就了眾多富豪。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上市時,共有超百名億萬富豪誕生,其中4位身家超過10億。上海榮正投資咨詢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創業板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平均身家為11.8億元,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平均身家分別為4.48億元和1.4億元。
一邊是賬面財富暴增,一邊是成長性不足,引爆了創業板原始股東減持的沖動,僅華誼兄弟就被股東及高管減持近10億元。今年一季度,就有178家發布高管人員辭職公告的上市公司,包括上海主板公司44家、深圳主板51家、中小板70家、創業板12家,而去年同期,涉及高管辭職的上市公司僅為101家。許多創業板高管在上市后迅速辭職,被市場解讀為企圖迅速減持股份。
創業板造就了眾多富豪,卻讓二級市場散戶大量“失血”,引起了投資者高度質疑與不滿。近期新發的創業板新股,發行情況驟然遇冷,市盈率大降,超募資金大降。5月以來發行的9只創業板新股平均首發市盈率驟降至35.29倍,最高的電科院(300215)的首發市盈率為56.43倍,千山藥機(300216)、銀禧科技(300221)和科大智能(300222)首發市盈率在40倍以上,其余5只首發市盈率皆在40倍以下。而4月創業板新股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還有57倍,下降幅度高達38%。
與此同時,首發超募比也大幅下降。5月發行的9家創業板公司合計超募22.89億元,這些公司首發預計募資21.69億元,超募僅略高于一倍。而4月發行的12家創業板公司合計超募45.37億元,這些公司原計劃募資26.14億元,超募比為1.74倍。
西部證券報告認為,創業板市場仍處于估值回歸的進程中,中期來看創業板市場擠泡沫的進程仍會延續,在創業板整體業績沒有明顯改善之際,其弱勢格局難以有效扭轉。
廣東一家私募基金經理表示,中小板、創業板股票今年以來調整幅度已經達到一個中級熊市的水平,有許多創業板個股已經進入合理估值區間。創業板部分新股發行市盈率進入30倍區間了,這些都是市場轉向合理水平的體現。
但也有私募人士認為,今后的創業板個股將會兩極分化,少部分公司將會創出輝煌,多數公司將會歸于沉寂,長期匍匐在低位上。
廣發證券:A股6月市場策略 弱勢延續等待拐點(附股)
5月:通脹與電荒齊飛,經濟與指數同降
這個初夏有點“冷”。5月本是大自然生機勃發、繁花似錦的季節,A股市場卻仍綠意盎然,似乎還停留在春天里,不肯離去。經濟的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均顯示經濟放緩跡象,而通脹卻仍在高位徘徊不下,電荒提前襲來,緊縮政策難以松懈,企業生產成本高企,通脹對企業盈利的侵蝕開始從下游逐步傳導至上游……經濟似乎進入人們最不愿意面對的小滯漲階段。外圍市場方面,歐債危機也再度牽動市場神經。上證指數繼續挑戰我們二季度市場策略報告中所指的區間下限——2700點。本月,上證指數下跌-7.84%,中小板指數下跌-8.49%,創業板指數下跌-16.30%。
6月:基本面困局依舊,資金面存隱憂,估值繼續國際化
各大研究機構已經開始紛紛下調GDP增速,緊縮政策所帶來的資金供給約束、電荒所帶來的能源供給約束、劉易斯拐點所帶來的人力成本約束等使得企業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困難,而應對這種困境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完成的。而通脹壓力又使得緊縮難以放松。資金面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連續下跌后機構止損盤的涌出以及國際板開通所帶來對于資金分流的心理層面的影響。國際板開通的另一影響在于對當前A股市場估值中樞的重新定位。
6月行情預測:弱勢延續,拐點仍需等待,指數運行區間2600點至2900點
市場在經歷了5月份連續縮量下行后,目前仍難以看到止跌企穩并尋求向上的動力。在近日急跌之后,市場仍需謹慎。市場拐點的出現或需等到通脹回落、從緊的政策得以適度放松之時,但這在短期難以看到。但另一方面,估值支撐也將封鎖指數大幅下挫的空間。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在2600點至2900點之間。
6月投資策略:防御為主,適當關注主題性機會
弱勢之下,拐點未明之前,我們仍然采取防御為主的策略,總體倉位控制在60%以下。配置上,以估值穩定的消費類板塊為主,同時適當關注主題性投資機會,如發行定價較為合理的新股、電荒受益品種等。6月重點推薦組合王府井(600859)、新華都(002264)、友阿股份(002277)、中國醫藥(600056)、科倫藥業(002422)、天晟新材(300169)、尚榮醫療(002551)、納川股份(300198)。
國聯證券:6月上旬迎來較強的反彈
截至周五收盤,上證指數收于2709.95點,本周累計下跌148.5點,跌幅5.20%,這是自探底2319.17點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本周滬深兩市累計成交7804.38億元,資金面上恐慌性拋售跡象初顯,兩市累計資金凈流出374.33億元。無論是新股擴容還是新三板、國際板推出步伐加快,亦或遭遇“資金荒”,種種理由都成股市再次下探尋底的機會。那么底到底在哪里?何時能完成筑底?
【底在何方?】
本周,上證綜指跌幅高達5.2%,是自探底2319.17點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且這一跌幅是在股市已經連續下跌5周之后創下的。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多重利空尚待消化,此次下跌雖然未必是最后一跌,但距離底部也越來越近。
【市場環境】
6月份兩市將有112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上市,市值共計1585.7億元,為年內偏低水平。國際板對市場有一定的資金分流效應,但分析人士表示并不會造成國際板上市公司門庭若市、現有公司坐冷板凳的情況。
【走勢前瞻】
國聯證券認為本周股指的下挫連續擊穿多個重要技術支撐位,下周上半周不排除有繼續小幅下挫的可能,但我們認為繼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股指將有望在6月上旬迎來較強的反彈,下周提示的時間窗口將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時間節點。
【投資策略】
整體而言,下周指數反彈空間不大,因此投資者在參與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倉位、設好止損,并嚴格執行紀律。而對那些短線操作技巧較差的投資者而言,放棄這樣的反彈,耐心等待系統性機會的真正來臨也是現實的選擇。
七券商研究所所長:糾結的A股走在經濟轉型路上
昨日,證券時報在深圳舉行券商研究所所長市場熱點座談會。來自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華泰聯合證券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馬俊生、宏源證券(000562)研究所所長董晨、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譚曉雨、浙商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鄧宏光、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袁緒亞、華泰聯合證券股票研究部總監姚宏光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就當前股市的一些熱點問題作了充分的探討。
拐點何時出現
從上證指數來看,自從2009年摸高3478點以來,調整時間持續近2年。截至昨日收盤,報于2709.95點,目前依舊低迷,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損。盡管市場大部分觀點認為,股指將持續盤弱探底,但究竟還調整多久,拐點何時出現,成為了困擾投資者的一個難題。
此次座談會上,較鮮明的觀點認為,雖然股市被喻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但綜合觀察分析,現在的股市反應是滯后的,說到底股市還不能適應國內經濟的轉型。經過10年發展,中國的資產財富明顯增長,比如2001年銀行資產總計在20萬億元左右,但2011年已達到了100萬億元。但高耗能、高污染以及靠資本侵蝕勞動者的發展模式無以為繼,經濟出現被迫轉型。而股市恰恰未能諳熟經濟的轉型之道,故而始終很難獲得突破。
針對股指走勢,與會代表認為,基于政策底尚未出現,政策調控仍未有松緩跡象。因此,盡管股市整體估值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但依然讓悲觀的投資者感覺是踩在棉花上。另外,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有可能在6月份達到高點后回落,但受電荒、旱情影響,5月CPI是否創新高又是一個未知數。央行有可能在年內加息1次,并伴有2至3次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不過,明年1、2月份后,通脹或將迎來拐點。因此持有樂觀觀點的與會代表認為,市場的糾結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但2700點附近具有較強支撐。同時,有與會代表看好消費、重裝設備和大金融等行業。
投資需抓住主線
盡管今年以來,低估值的銀行股普遍受到市場關注,但投資者翹首企盼的修復行情始終未能持續,只能算成曇花一現。對投資者來說,在通脹和貨幣緊縮的宏觀環境之下,把握整體性機會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此,有與會代表指出,在對中國經濟的分析中,抓住主線尤為關鍵,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股市投資。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轉折性調整,但一些研究的策略明顯還未調整過來。因此,一些投資者被一般的研究報告迷惑,導致對國家的發展戰略了解不夠。比如,中國要達到軍事強國的目標,必然要加強重裝設備的研發和制造,因為重裝設備屬中國軍事裝備必需的基礎性工業。另外,近幾十年的發展證明,中國政府有能力解決通脹問題。金融危機之后,治理的總體思路是對的,但政策出現偏差導致了流動性的泛濫,當前市場正在逐步修正這個問題。其實,中國過去的經濟出現通脹的年份較多,從某種角度分析,可以說是搭了通脹的便車。
消退的權證、將面世的國際板與彼岸的QE2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權證作為一種新生的金融衍生品,由于發行量小,制度不健全,自從誕生之后,曾被前赴后繼的投機者炒得熱火朝天。2005年,股改序幕拉開,滬市方面寶鋼、武鋼、招行、南航等17家上市公司,先后在股改中利用權證作為股改對價,相關大股東累計發行了21只權證產品,并在上交所掛牌交易。如今,一度活躍非常的權證板塊,卻只剩下一只長虹權證在堅守,且不久也將退役。而在香港市場,權證是非?;钴S的交易品種。隨著資本市場制度逐步完善,權證或將重現江湖。與會代表認為,股指期貨自去年4月推出以來,管控表現良好,因此監管層醞釀再推權證,應該不會成為問題。
對于近來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國際板,善挖題材的市場生生演繹了一場頗為壯觀的國際板概念行情。但在當前融資浪潮前赴后繼,毫無衰竭之態的背景下,國際板概念加劇了投資者對市場失血的擔憂。與會代表認為,國際板概念的炒作純粹是散戶行為,一部分投資者遷怒國際板的心態并不理智。理論上講,國際板推出,大量優質公司上市,對投資者是一種福音。但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情況下,我國的股票供給出現過剩,國際板的推出將加劇這種現象。也有與會代表指出,上一次國際板熱潮的出現是在去年12月。結合今年出現的時段,相同點均是出現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后,值得思考。
另外,對于6月底即將到期的QE2(美聯儲二次量化寬松)問題,有聲音認為,QE2的終結將受到美國國債上限調整與否的糾纏。但與會代表否認了這種關系的存在,認為QE2屆時會走到盡頭,因為美國本身也面臨著通脹的問題。比如有報道稱,星巴克兩年來首次提價。美聯儲之所以將加息束之高閣,是因為其在金融貨幣戰中處于有利地位,但這種狀況并非意味著永不改變,一些對沖基金等投資機構已在對賭美元加息中下了重注。
糾結的A股走在經濟轉型路上
“目前中國A股正處在歷史上最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其景況開始挑戰專業人士的傳統思維和觀點?,F在中國股市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經濟轉型,當下糾結的A股走勢恰恰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p>
“中國上市公司的估值首先應剝離通脹因素。當流動性估值虛增部分被剝離后,股票的自身資產和估值才靠近其真實的價值,當前的市場調整是還原真實價值的過程?!?/p>
“事實上,大小盤股的風格轉換已經實現了。最近一段時間來,大盤股比小盤股跌得少,這就是風格轉換。不是遲遲沒有到來,而是已經實現。”
“近幾十年的發展證明,中國政府有能力解決通脹問題。金融危機之后,治理的總體思路是對的,但政策出現偏差導致流動性泛濫,當前市場正在逐步修正這個問題?!?/p>
“在國際板推出時間無具體預期、且多項相關政策制度未得以解決之下,近期A股指數持續下跌,導致投資者對國際板產生悲觀心態,更多是弱市下投資者信心不足所致。”
慧眼識小盤股 左側買大盤股
一方面,當前創業板綜合指數反復創出新低,平均市盈率低到45倍;中小板指(6156.191,-160.08,-2.53%)數也處于相對低位,目前平均市盈率低到了37倍左右。另一方面,包括銀行、地產在內的大盤股持續低迷,市場期盼已久的風格轉換遲遲不到。那么,經歷過持續下降的小盤股還會是良好的投資標的嗎?大盤股未來具有整體性機會嗎?
對于上述問題,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創業板、中小板估值較高,但具備成長性的優質個股還是值得介入。不過,對于大盤股的投資機會,與會代表則有意見分歧,觀點各異。
創業板≠成長板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小盤股進入慘烈調整,并延續至今年一季度。與會代表認為,創業板、中小板的弱勢表現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與大盤趨弱密切相關,屬于系統性調整風險;其次,小盤股的回調是正常的,主要是以前的泡沫太大,現在需要逐漸回歸合理的市盈率。部分創業板個股業績平庸,遠遠低于市場預期,比如機械類公司,業績增長比相應的主板公司差很多。為什么創業板上市定價會如此高呢?與會代表認為,這一方面跟制度有關,一方面則是由于創業板供給較少,投資者有新鮮感。一些資金撬不動主板市場的股票,就轉移到創業板去。這些原因,都使得創業板不能與成長板劃上等號。還有代表指出,目前創業板股票上市多是好事,可以尋找好的公司去申購。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小盤股仍可成為好的投資標的,但不在板塊,而在個股。有代表認為,小盤股的調整還遠遠未到位,一旦有資金大量出逃,還有下跌空間。但這種下跌不是泥沙俱下、魚目混珠式地全盤下跌。創業板和中小板中有些個股,跌到目前這個價位還不夠,但也有具備成長性的優質個股,可以跟蹤觀察,比如消費、流通、現代服務等行業,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
另外,有代表指出,投資者還需有一雙慧眼,判斷高增長的公司盈利是什么原因造成。比如有些公司是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盈利高,有些公司是一定時期某種特定增長模式的受益者,有些公司則是加大風險情況下形成的高增長,這種高增長最終不會持久。
投資銀行股需放長線
一位與會代表認為,投資大盤股時候還未到,主要是資金跟不上。在市場上,機構資金是導火線。由于目前信貸緊縮,市場資金不夠,使大盤股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
但也有代表對大盤股持樂觀態度,其以銀行股為例,國有銀行的各項財務指標都沒有什么好挑剔。雖然近期有市場利率化試點的傳言,但這對試點銀行來說并一定是壞事。他認為,如果不怕寂寞的話,長期投資“左側買入”銀行股絕對是沒問題的。
國際板推出不會導致A股失血
繼中小板、創業板之后,國際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擴容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政府希望將上海建成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將中國資本市場面向國際市場開放,建立國際資本交易平臺成為建立中國多層次交易平臺的必然要求。
對國際板的建立,政府籌劃已久,最新的動向是2011年5月的陸家嘴(600663)(15.08,-0.30,-1.95%)論壇中,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專欄)表示積極推進國際板建設。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王建軍表示國際板在規則的制定、技術準備、監管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展。
國際板推出后,將會增加股票的供應量。但在市場資金有限之下,使得股票數量大于資金需求,將會造成市場資金緊張。從這點來說,國際板對市場的確有一定的資金分流效應。
目前來看,國際板推出需要解決哪種貨幣成為計價貨幣、外匯如何進入國內市場,還有交易所與券商基金聯網測試,以及證監會也要成立針對性的國際板發行委員會等等多項政策制度的制定以及變革,不是短時間可以推出的。與會代表稱,在國際板推出時間無具體預期、且多項相關政策制度未得以解決之下,近期A股指數持續下跌,導致投資者對國際板推出產生悲觀心態,更多是弱市下投資者對市場信心不足所致。
與會代表同時認為,就中長期來看,國際板的推出有利于完善我國多元資本市場結構,加快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引進國外上市公司優質的管理制度,規范我國資本市場的估值水平,減少市場的大幅波動,擴大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加快人民幣國際步伐和分流充裕的流動性。
也有投資者擔憂,國際板推出后,諸如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紅籌股來國內上市,會造成資金更傾向于投資這類企業,導致國內上市公司被冷落。針對這個擔憂,與會代表表示,由于資金有風險和收益偏好的傾向性,因而關注標的亦不同。以匯豐來說,因為其業務發展已到極致,盈利模式開發極度成熟,這就造成了其成長空間有限。相比之下,國內銀行均處在起步發展階段,未來空間巨大。相應的,其成長潛力和盈利能力亦很大,投資者可獲得的資本收益也會更大。所以,并不會造成國際板上市公司門庭若市、現有公司坐冷板凳的情況。
政策底看不到 估值底“踩棉花”
針對近期股指持續低迷的表現,與會專家整體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主流觀點集中在對政策拐點和估值修復的判斷上。多數專家認為,由于通脹預期尚在持續,因此貨幣政策仍將維持上半年的緊縮基調,且出現政策拐點的條件并不具備。另一方面,來自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調整遠未結束,新的估值體系沒有確立。目前,所謂政策底和估值底尚難以判定,因此來自股指的調整或將繼續。
有專家認為,從金融學的角度看,當真實的市場利率到達最高點時,股市才能不延續調整。反觀全球經濟和市場,美國加息的時間在去年三四季度已經提前到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早已被迫加息。有專家預計,中國通脹或在今年6、7月見到第一個高點,10、11月或現第二個高點,本年度再出現一次加息和三次提準的概率偏大,因此,本年度政策拐點出現的可能性不大。雖然也有專家認為,若經濟下行,下半年我國宏觀政策的放松不是不可能,但對經濟的遠期憂慮無法放在眼前消化。經過連續調整,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已降低到45倍,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在37倍左右,A股主板的平均市盈率已在20倍左右,這樣的估值水平是否已經見底?針對這一現象,專家著重對估值體系作出評價。有聲音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的估值首先應剝離通脹因素,當前的市場調整是還原真實價值的過程。也有專家認為,不同的市場因其定位和一級市場定價的制度性原因,其估值本身應該區別看待,比如創業板和中小板同主板區別等。由于當前我國股市正在適應轉型中的經濟,其估值體系也在新的調整和發展中。因此,當前的平均市盈率尚難言見底。專家提醒投資者,應仔細辨別公司的盈利和成長是由哪些因素構成,去杠桿化后的成長或許更加真實可靠。無論是主板、中小板還是創業板,同樣可以誕生“偉大的公司”。(證券時報網)
歷史回顧:6月喜歡順勢而為
回顧A股歷史可知,6月往往是順承5月走勢,難以成為轉折之月。5月上漲,6月也多上漲;5月下跌,6月也多數順勢下跌,股市上的五窮六絕就此寫成,2010年、2008年、2004年等都出現這樣的狀況。
2010年6月 市場萎靡 延續下跌
在2010年5月股指下跌9.7%的情況下,6月繼續萎靡,下跌7.48%,最低下探到2383點,到7月才真正實現翻身,大漲9.97%,隨后一度上漲接近到3200點。
2009年6月 資金充沛 持續大漲
在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下,2009年大盤漲勢良好。5月份大盤上漲6.27%,6月份漲勢加速,大漲12.4%。之后在7月上探到3454點。
2008年6月 大熊起舞 延續暴跌
當時正處于大熊市中,5月大盤跌到3433點,當月跌幅7.03%;6月加速暴跌,當月竟跌去了20.31%,一舉殺穿3000點整數關口,并一度跌破2100點關口。
2007年6月 遭遇棒喝 意外下跌
正處于牛市之中,當年5月大盤上漲6.99%,登上4000點大關,但5月末因為管理層突然上調印花稅,釀成"5·30"大跌,之后指數在6月中震蕩回落,下跌7.03%。
2006年6月 牛市起步 延續上漲
正處于牛市初期,在5月指數大漲13.96%后,指數站上了1600點,6月繼續上行,但是面對自998點以來的巨大漲幅,市場資金猶豫情緒升溫,上行速度有所減緩,當月僅上漲1.88%。
2005年6月 熊市末期 大盤見底
當年六月正處于4年大熊市的末期,在5月指數下跌5.43%之后,市場開始考驗千點大關的支撐力。到6月一舉擊破千點,并最低下滑到998點后開始逐步企穩,當月上漲1.9%,是為數不多的與5月走勢相反的月份。但其漲幅不大,尚未形成真正的轉折。(成都日報)
?
???相關新聞
旱情加重利空A股 后市可關注三類機會
三大抽血機竭澤而漁 A股狂跌股民傷不起[圖]
專家看股:A股跌跌不休,底部何時出現?
收評:滬指跌26點逼近2700 A股難言"五窮六絕七翻身"
市場資金面壓力大 A股難言“五窮六絕七翻身”
部分國際大行唱空A股 摩根大通則稱A股非常便宜
A股反彈跡象初顯 近3億大單潛入三行業11股
知名A股"空軍"謝國忠 預言中國房地產2012下半年崩盤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