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地質災害黃色預警
另據了解,23日,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市氣象局發布地質災害黃色預警,當天傍晚到夜間,北京市北部山區發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不過,昨日的這場降雨,將給今明幾天帶來明顯的降溫。市氣象臺預計,24日至26日的中考,都普遍較為涼快,不會有高溫天氣出現。
- 應對
防汛辦 城市河湖南北分洪
昨日,北京市防汛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昨日雨量過大,超過城市道路承載能力,因而出現積水。
據了解,昨日降雨之后,北京所有水泵全部打開,用于排水。昨日下午4時開始,城區開始降雨,局部地區雨量較大,市防汛辦發布了藍色汛情預警。
此外,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北京城市防洪調度原則是“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目的是控制西部山前的洪水進城,及時排除城區的雨水,消減洪水帶來的災害。
昨日,城市河湖南北分洪同時啟動。市防汛辦表示,這在近年來也是比較少見的。北分洪,即通過安河閘將西邊的水排向清河;南分洪,則是通過右安門將水排往涼水河。
同時,北京的道路保障部門在昨日15時集合,進行應急處置;所有搶險隊伍也全部上崗。
對于今日的天氣,市防汛辦表示,經過和氣象部門會商,預計今天有陣雨,但大量的降雨,已經在昨天前半夜基本結束。
- 現場
副市長坐鎮指揮排“積水”
昨晚7時,在北京市防汛辦13樓的指揮部,辦公室里燈火通明。北京市副市長夏占義、北京市防汛辦有關負責人等20來人坐在辦公室里,面對著大屏幕上的雨量圖、雷達圖,商量對策,指揮前線。
“這是今年第一場大暴雨,所以比較容易堵。事實上,每年的第一場雨都容易堵,因為可能有一些樹葉之類的,會堵住下水道?!币还ぷ魅藛T說。
“那就應該提前到現場處理。”夏占義大聲說。他表示,工作人員要盡職盡責,應該在一線時必須到一線。
“我就奇怪了,那樹葉會堵管道,為什么就沒有人看住樹葉呢。”夏占義說著說著站了起來。
據了解,常務副市長吉林在市應急辦、副市長茍仲文在市交管局坐鎮指揮。
【交管局】
市公安交管局啟動一級加強上勤方案,全市交警和協管員全員冒雨上路疏導交通。同時,戶外顯示大屏和交通廣播等不斷播報最新路況信息,引導車輛繞行交通壓力較小的道路。
【公交集團】
迅速啟動雨天應急預案,4000余名安全運營專業人員深入線路積水路段,巡查路況疏導交通。17時開始,增發300部機動車投入晚高峰運營。有10條公交線路增加運力,緩解地鐵運營壓力。
【排水集團】
啟動防汛戒備預警響應進行防汛布控,要求防汛人員對京城環線及重點地區雨水口加強巡查,所有保障組人員集結到位,確保城區安全。16時許,針對市防汛辦發布的藍色汛情預警信息,啟動一級響應。
- 追問
1 此次降雨之前,相關部門已經預警要下大雨,為何北京仍是大面積區域被淹?
提前預報為何仍被淹?
市防汛辦:降雨范圍大、雨量大、時間長
市防汛辦表示,積水嚴重不是說有準備就能解決的問題。昨日的降雨范圍大、雨量大、降雨時間長,這些都是造成積水的原因。
從設計上說,城市道路往往能應對1到3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說降雨量在36—45毫米/小時時,能夠順利排水。而昨日的降雨在部分區域已經超過百年一遇標準。從整體范圍看,降雨量50毫米/小時以上的區域達到300多平方公里;降雨量100毫米/小時以上的達到近40平方公里,面積太大。這也是大量的水不能及時排除的主要原因。
2 此前,防汛抗旱指揮部稱全市新增的49個積水點均已制定預案,有關部門采取增加泵站、新建排水管道、增加雨水口等措施,為每個積水點“量身定做”了應急預案,只要積水深度超過20厘米,20分鐘內就會有搶險人員將水抽走,為何此次還是被淹?
“定制”預案為何無效?
市防汛辦:水量太猛,排水管線容量有限
市防汛辦表示,這些區域,相關泵站已經全開,被淹還是因為降雨太大,水量太猛。排水管線的容量是有限的,在雨量過大的情況下,自然排放不及。該負責人舉例說,如同電影散場時一樣,所有的人都往一個出口走,自然就走得很慢,出現排隊現象。
3 一座宜居的城市,在制定規劃時,應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加大對道路、水、電、排水和燃氣等城市管網建設,防止忽視地下排水系統建設的弊端。一個健康發展的城市,其地下系統也應該是有血有肉的生態系統,一套先進的雨水排蓄系統,是保證城市暢通的基礎,從一定程度上講,判斷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宜居,要看它的下水道暢通程度。在現有條件下,北京是否會面臨逢雨必淹、無法改變的現狀?
管網何時能整改到位?
市防汛辦:今年汛期再次清理49個積水點
市防汛辦表示,針對北京城市現有的管網而言,如果泵站全開,其承載能力是在每小時降雨量50毫米時,不會影響交通,只會造成局部地區淺積水。一旦每小時降雨量超過50毫米,則會形成一些堵點。
該負責人稱,堵點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雨量過大、管線有限、交通事故等,都會造成現有局面。
該負責人表示,北京已經確定,今年為汛期再次清理49個積水點,包括翠微地區、玉泉路地鐵口等。此前公布的積水點治理的標準顯示,主要道路能抵御達到50毫米/小時降雨的標準,采取工程措施的,不允許再出現積水,確保排水暢通。
北京近年強降雨
2004年
“7·10”城區暴雨
降雨強度80毫米/小時,蓮花橋積水2米,城西地區交通癱瘓
2005年
“8·14”密云局地特大暴雨
降雨強度100毫米/小時,暴發山洪,威脅群眾生命安全
2006年
“7·31”首都機場暴雨
降雨強度105毫米/小時,迎賓橋積水1.7米,進出機場交通中斷
2007年
“8·1”和“8·6”
降雨強度85毫米/小時,北三環安華橋下兩次發生積水。
?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