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目前,中國氣象局對防范“洛塔”進行了哪些部署安排?國家氣象中心如何做好臺風監測預報工作,以及與地方氣象臺的聯動? 許映龍:28日上午9點35分,中國氣象局已經啟動重大氣象災害(臺風)Ⅲ級應急響應,南方相關省市氣象部門也啟動了相應的臺風應急響應,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應對臺風的安排部署。
為此中央氣象臺啟動了加密會商流程,并每小時對臺風進行一次跟蹤監測定位,不斷滾動更新監測信息、適時訂正預報結論,并且加強與地方氣象臺會商聯系,共同做好監測預報工作。
【延伸閱讀】臺風科普問答
記者:目前我國的臺風預報水平總體如何? 許映龍:隨著數值預報模式和技術以及綜合探測體系的不斷進步和完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臺風業務預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臺風路徑業務預報水平進展顯著,目前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我國初步建成了以氣象衛星、多普勒天氣雷達、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為基礎的對臺風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的綜合探測體系。在積極推進氣象綜合探測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我國臺風數值預報模式及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家級、區域氣象中心和省級氣象臺站的臺風數值預報業務體系,該體系由全球臺風預報模式、區域臺風預報模式、臺風集合集成預報系統以及其他統計動力和中尺度模式所構成。數值預報模式和其他統計動力客觀預報模式的發展和改進,大大提高了我國臺風業務的預報能力。在風雨預報方面,目前我國尚無有效的臺風大風和暴雨客觀預報方法可供業務預報應用,沿海各省根據自身的需要研制半理論半經驗或診斷統計方法預報臺風大風以及暴雨強度和落區。
總體而言,我國在很多方面與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對于異常臺風的預報,包括路徑異常、強度突變等預報誤差還較大,風雨預報精細化程度低、準確率不高,臺風業務預報的水平遠不能滿足防臺抗臺的現實需求。因此,從整體上提高我國臺風業務的監測預報水平,仍是一項迫在眉睫的長遠任務。